推荐范文网 >事迹材料

九上名著读后感参考7篇

在对名著中的人物有了一定了解后,才能将读后感写的有意义,写读后感是没有太多局限性的,不管什么样的书籍,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九上名著读后感参考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九上名著读后感参考7篇

九上名著读后感篇1

读了《鲁滨逊漂流记》一书,我认识到自立自强是战胜困难的法宝。

书中写的是:鲁滨逊在航海途中遭到风暴的袭击漂流到了一个荒岛上,他凭着自己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劳动盖起了房子,种植谷物,驯养山羊,坚强地活了下来,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从鲁滨逊身上,我看到了一个自立自强,勇敢地面对困难的高大形象由此我想到了自己面对困难的态度。

去年暑假,我参加了少年军校训练。早上5点起床叠被,空着肚子,绕军营跑上五圈;烈日当头,一动也不动的训练姿势,大汗淋漓,蚊虫叮咬也不能动一下。这平常的训练却让我叫苦连天,当时我以为再也没有比>军训更苦的事情了。可是,比比鲁滨逊吃的苦这又算什么?

我们这些小同学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得到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多少亲人无微不至的关爱,根本没有尝到过苦的滋味,干什么事总

喜欢依赖别人,遇到困难,就常常束手无策,只会向亲友师长求助。同在荒无人烟的荒岛上的鲁滨逊相比,我们哪有一点自立自强的意识?老师说我们是社会未来个主人,可我们小事都做不好,怎么去建设未来?

我们真的应该像鲁滨逊那样靠自己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从小事中培养自立自强的品质;像鲁滨逊一样,不拍一无所有,不拍艰难困苦,用自立自强的法宝,去战胜一切困难,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新生。

九上名著读后感篇2

?三国演义》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名著,它的内容经常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每本书都有我最喜欢的人物,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张飞,张翼德。

话说赵云保护阿斗直向长坂桥奔来,猛将文聘紧追不舍,赵云渐渐体力不支,朝桥上的张飞喊道∶“翼德快来助我!”张飞闪身让过赵云,喊道∶“子龙先走(赵云字子龙),追兵交给我来抵挡!”之后,曹家许多诸侯都陆续赶到,他们见张飞单枪匹马站在桥头,怕孔明诡计多端,于是一字排开,并派人去禀报曹操。曹操听了,急忙从后队赶来。张飞见到青罗伞盖和丞相节钺,知道是曹操来了,就大喝一声,高叫道∶“我乃燕人张翼德,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这一声大吼,犹如晴空霹雳,曹军将士听了,无不瑟瑟发抖。

曹操急忙命人把青罗伞盖放下,又让拿丞相节钺的人散开,说∶“你们不要跟着我,以前听云长说过,翼德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今天遇到了,千万不要让他认出我来!”话音未落,张飞瞪眼大喝道∶“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一死战?”曹操心里发慌,就想退兵。

张飞见曹军后队一直骚动,知道他们害怕了,就把长矛一抖,又大吼道∶“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待要怎样?”

喊话未落,曹操身后的夏侯杰大叫一声,吐血而亡。曹操见状,回马就走。其余曹军人马乱作一团,仓皇向西逃去。曹军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人马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后人有诗称赞张飞道∶

长坂桥头杀气生,

横枪立马眼圆睁。

一声好似轰雷震,

独退曹家百万兵!

至今,我都把这首诗铭记在心,每当回想起来吟诵时,心里还忍不住为张飞的勇猛称赞。

九上名著读后感篇3

从1993年到,余华在不断的自序中完整着自己。1993年写下的《活着》在二十余年后的今天看来,跨越了时间的障碍,顽强地活着。

深夜读来,数次忍不住泪流。明明是作者精心的摆布,但读来却穿越了每个文字的'阻隔,直逼人心。相较于时下轻飘飘的煽情、赤裸裸的炫技,余华的文字是让人感觉不到技巧的,命运的厚度与沉重已足够撑起整个故事。情感本就重得摧人心肝,还何须再去“煽”?

我们能做的已经不是旁观与审视,而是站在福贵一家人的茅屋里,和他们一起笑,一起哭。这是很奇妙的视角,你清醒地知道自己是谁,但在阅读的每个瞬间却又身不由己地被卷入其中浑然忘我。正如余华在20的自序中所言,当他以旁观者的视角来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困难重重,可是当有一天突然以第一人称来写这个故事的时候,突然顺畅无碍。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这仿佛也是一个奇特的隐喻,这个故事必须让我们进入、替代。

福贵的一生绝不是他自己的一生,《活着》是每个人活着的象征。尽管我们可能没有福贵的苦痛、没有福贵的欢乐,但是,每个人只要活着,就必然要经历他(她)自己的悲欢。

徐福贵的前半生可以说是自己造的,本来是地主家的少爷,赌嫖俱全,倾家荡产。可是从败家之后的每一步,似乎就走进了命运的魔掌。福贵的后半生可以说真是无奈。去给母亲请郎中时被抓了壮丁,后来又经历三反五反,大跃进的穷困难捱。儿子死于人祸,妻子死于疾病,女儿难产殒命,女婿事故身亡,唯一的孙子也意外送命。

在死亡面前,人的渺小无助就像福贵面对医院那个小房子时的恐惧和无奈,这就是命运,或者说叫宿命。在这样庞大的力量面前,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福贵仍然要乐乐呵呵地活下去。余华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福贵和老牛相依为命,一样黝黑,一样衰老,但是,老人依然用“粗哑却令人感动的嗓音”唱着歌谣,自鸣得意。故事的开篇,老人吆喝着“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老人这时候“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这时我们尚不知情。到了故事结尾的时候,当老人再数出这一个个名字的时候,悲喜在那一刻汹涌而来,不可断绝。

余华说:“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福贵的一生抑或每个人的一生,是窄如手掌,还是宽若大地,冷暖自知,无人得晓。

九上名著读后感篇4

在很小的时候,就从爷爷的书橱里淘到了《围城》,可是这本不起眼的书和《红楼梦》或是《全唐诗》放在了一起,于是,我把《围城》和这些书混为一谈,读罢才知道除了这部由无数精妙的比喻连缀成的小说可谓才思敏捷无懈可击,更令我钦佩的是钱钟书老先生居然把爱情故事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于是这前所未有的背景反而给了他更大的施展空间。他用玩世不恭的笔法和精辟的见解用最恰当的幽默体现了出来。我们这个年龄对婚姻没有直观的印象,零碎的片段,一些来自朱德墉,一些来自父母。在这个时候,我邂逅了钱老,一个我印象中和曹雪芹平起平坐的土的掉渣的糟老头。

钱钟书借赵辛楣的口来评价方鸿渐——“不讨厌,但是毫无用处”,是客观而中肯的。方鸿渐是个典型的混混,这区别于一般的街头流氓,他是留学生,并且还肩负着撑起一个没落家族的期望的重任,方鸿渐自己却依旧我行我素,在欧洲悠悠闲闲地听几门课,混日子。直到方遯翁等人开始着急,方鸿渐才草草买了个文凭了事,匆匆回国,而三个个性迥异的女人就在此时走进了方鸿渐的生活。

在回国的船上,方鸿渐逐渐了解了苏文纨,作为第一代的留学生中最成功的苏文纨,她给人的

第一感觉就是“梅花香自苦寒来”,清高孤傲。其实细细想来,苏文纨的“傲”是有一层厚厚的底子在做底蕴。容貌自不必说,良好的家境,高等的教育,高贵优雅的气质,闲暇时会拈一首小诗(不管是借的还是偷的),总是一种难得的雅兴。朗朗上口的法语,骂起人来居然也颇有韵味……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身上散发着一种眩目的光环,使其得以傲视群芳,傲然于世!可是,高贵的女人无可奈何地缺了点亲切,像天上的月亮,发着清幽的光,你只能驻足观望。所以,方鸿渐对她更多的是仰慕和敬重,无论如何爱不起来,他们的亲密关系点到为止。在方鸿渐离去之后,苏文纨立刻结婚也在意料之中,她的这种报复心理想来在中国也不是一个两个,然而最终受伤害的还是自己,所以在香港与方鸿渐的

第二次相见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她的痛苦,而和赵母的一席家常在孙柔嘉看来是本性的完全揭示,可是不尽然,更有婚姻使一个各位闺秀蜕变成一个家庭主妇的因素在。也许是因为整个社会,苏文纨才显得格格不入,造作矫情。

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是方鸿渐和钱钟书最为偏爱的一个,然而也是着墨最少的一个,她恐怕也因此显得唯美甚至完美,唐晓芙,这个集活泼聪慧青春灵动于一身的女孩子,宛如混沌社会里一阵清爽怡人的风,实在可爱,她的自然大方与其表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that girl is forget-me-not and touch-me-not in one, a red rose which has somehow turned into the blue flowers。”(那个女孩是“勿忘我草”与“别碰我花”的综合,是红玫瑰变成了蔚蓝花)。如此浪漫的评价,怪不得方鸿渐舍各位闺秀而取小家碧玉,对她心往神仪、梦寐不忘。当然,如此完美的女孩子也有缺陷,她的执拗,她的负气,使她与真情失之交臂。她慷慨陈词,“我的爱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到我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着我……”她不懂得通融,不能宽容的对待她深爱的人,她刺伤了别人,也刺伤了自己。她似乎把爱情看得很重,可又不知如何珍惜,轻而易举的就把它放弃了。

读《围城》名著读后感大全

九上名著读后感篇5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其情节曲折,内容丰富,任务都各自独具特色,更有王熙凤、贾宝玉其中新人物,尤其吸引读者眼球,已经成为经典的《红楼梦》,更是被导演成剧,把一个个硬生生的书本人物,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了荧幕上,让观众更深刻领会其核心内容。

说道《红楼梦》,不能不提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因为前世的恩怨,林黛玉从前世的绛珠仙草转世投胎,许下用一生的眼泪还与宝玉,以报当日滴水之恩,贾宝玉与林黛玉素日朝夕相处,早生情义,可黛玉心思敏感,寄居在荣国府,却由于她清高自居的个性,常常为小事伤心难过,她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最后的结局却以悲剧收场。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多愁善感,反封建礼教的光彩照人的形象,贾宝玉则拥有十分叛逆的性格,他鄙视功名利禄,不远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与宝黛要求婚姻自主,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封建的道路上越走远走,最终导致两人的悲剧结局。

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可谓是文中的一大亮点,他的阴毒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作弄权势,两面三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她生性尖酸刻薄,最后害了全家,但毕竟她很能干,荣府上下大小事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喜爱,有因此遭到妒忌,她以她的狠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映象,是对封建社会的残酷的批判。

?红楼梦》中的任务有四宝多位,而且个个栩栩如生,就是那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也是写来如见其人,如闻其事,就拿刘姥姥来说吧。出生乡村的刘姥姥来到了贾家,凤姐导演了一幕闹剧,在贾母那里吃饭的时候,丫鬟只捡了一个鸽子蛋放在刘姥姥那里,刘姥姥不知羞耻的说:“老刘老刘,饭量大如牛。”体现老刘的那种直爽,体现了封建官僚与穷苦百姓的差距之大,讽刺了当时的封建社会。

?红楼梦》以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以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官族名门四家大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封建社会最终会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九上名著读后感篇6

前一段时间,电视台播放了《平凡的世界》连续剧,看着剧情挺吸引人的,这个假期有时间读了这本书。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得不一次次地停下来,慨叹书名的妙处,同时也不停地问自己,究竟什么是平凡?什么是伟大?什么是生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才是生活。琐碎的矛盾纠葛,你牵着我,我绊着你,剪不断,理还乱,欲说还休,这才是生活。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铭心的爱,刻骨的恨,说来无聊,但却缠绕。有喜怒哀乐,有爱恨情仇,有凌云壮志,也有颓唐消沉,这才是活生生的人,这才是生活。百折不挠,愈战愈勇,山崩地裂不皱眉,那是神话中的英雄;现实中,纵然是强者,也难免苦痛,难免挣扎,难免有“弯”的时候,但弯而不折,生活需要的就是一个“韧”字。

而现在,《平凡的世界》让我从空中回到了地面,知道了脚踏实地,知道了平凡中的伟大。

读了《平凡的世界》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平凡的世界》让我能够认识到:平凡的人的平凡的生活是最伟大的,能够让我在努力奋斗的同时提醒自己保持一颗平凡的心。

?平凡的世界》,它的`内容如它的名字一样,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几十年的时光,在路遥笔下铺展开来,没有一点的矫柔造作,没有一点为了作品而作品的嫌疑。给我们展示了一副普通而又内蕴丰富的生活图景。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人的成长过程,一个平凡家庭的成长过程。

读了这本书一时间思绪万千,心中有许多感想却不知从何说起。仔细思索,觉得让我最受启发的是孙少平的一个观点。

孙少平认为:即使自己的父母是百万富翁,他也不会继承父母的遗产,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赚钱,去生活。

的确,孙少平一直在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观点。起初,他宁愿在湟源的建筑工地上干活,也不愿意回双水村和哥哥一起经营砖瓦厂,因为他不想在哥哥的庇护下生活。后来他在别人的帮助下被调到铜城大崖湾煤矿工作。虽然很危险,但是他非常喜欢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1985年的第1天,孙少平为了救人受了伤。住院期间,妹妹的男朋友吴众平让他调到省城工作。他没有同意,出院以后又回到了大崖湾煤矿,因为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方向。

孙少平的思想和言行让我一生受益,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那个观点。读完这本书以后我不禁想到:现在我的父母是普通老百姓,我没有办法依靠他们的地位衣食无忧的生活;假如我的父母是国家高层的领导,我也不会依靠他们的地位或者接受他们的财产。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这样就能体现到成就感,可以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人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在相互依存的同时,要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从而体现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九上名著读后感篇7

小说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让你迫不及待地读完,看到结局却又让你欲罢不能。我好像老喜欢以喜剧结尾的故事。我会为小说设想美好的结局。可对茶花女呢?她需要什么样的结局来结束自己的命运呢?那一篇篇日记,是心的表白,对爱人的表白,也有一丝临终忏悔的意味。

她本人宁愿这不只是份信,更是忏悔词,为何而忏悔呢?句句之中除了深情的爱,还有她超越普通女性的高贵,高贵?我不知道这样合不合适去修饰一个风尘女子,不是想造成反差,是她本身貌似真的比普通女性更通情达理,那样生活习惯了的女子她面对的是怎样的诱惑,形成的是怎样的思维,她的环境是怎样的,作为染病之女,她需要什么我们都有所共鸣。可是她最初抛却一切,当掉首饰,只为与阿尔芒相守的尽可能长久,然而后来她宁肯让阿尔芒记恨他,悄然选择离开,重归风尘,最后被误会了自己的爱人伤害得痛上加痛,却仍然那么爱他,记挂他。用阿尔芒父亲的话来讲,“你是个善良的人,你的灵魂里有别的女人所没有的气度,她们也许看不起你,但她们却比不上你。”

“我过去的生活没有留给我梦想这样前途的权利,我应该负责我的习惯与名誉所不能保证的责任。”这是茶花女的选择,离开自己的爱人,她选择让自己精疲力竭,想着快点死去,痛苦的折磨着自己,等待死神,却不能自杀“那只是一种无益的追悔,连累了你应有的幸福生活”:一个女人全部的思绪都围绕着她爱的那个人,死神真的逼近时,她又那么渴望见到他,以至于出现幻觉……

本来很不喜欢类与电视剧中的俗套情节:相爱的人因误会而错过而悔憾终身,可对于茶花女我又没有妄自地为给自己安慰而设想一个美好一点的结局。美好?也许以西方观念来看,其实,她得救了,得到了宽恕,她在天堂将是幸福的,上帝会赐福给她,因她那无畏的牺牲,无私的爱,高贵的灵魂。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童年名著读后感600字7篇

古代名著读后感7篇

对名著读后感推荐7篇

名著飘的读后感7篇

名著类读后感优秀7篇

名著自己读后感7篇

读后感名著范文通用7篇

读四大名著读后感7篇

名著加读后感7篇

名著《围城》读后感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3675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