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有感而发,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记录下来,为了使自己内心的感悟有所表达,我们可以将观后感写好,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电影《高考》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电影《高考》观后感篇1
电影《全城高考》是一部记述了高考前30天孩子们的心里变化以及教师的对孩子心里的了解,并对症下药的电视剧。剧中教师对孩子心里的把握和分析给每个有心里问题的孩子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剧中的男一号是一个多才多艺并且自大的人物形象。在高考临近时,并没有把太多的心思放在学习上,而是更多地针对教师,想尽一切办法想要教师出丑。在心里角度分析,认为那是一种缺乏自信,想要得到别人认可的一种表现。可是教师并没有让他得逞,因为教师明白自我的妥协只会让他更得意,一错再错。所以教师经过打赌的方式让剧中男一号回归课堂,并心甘情愿地跟着教师学习,冲刺高考!在心里学的角度解释,教师是站在了男一号的角度,捉住了他好强的心里,在压制他的同时给他台阶。作为一名师范生,是必要读懂孩子的心,并作出反应,那是挽救一个孩子的关键所在!
当然,剧中的其他故事也很有意义。例如,男二号表现的是一个家里有困难的好学生。他学习努力,成绩优异,但上大学的学费却成了他前进的障碍,也一度让他迷失了方向。最终,也因为一场不及时的车祸让他差一点失去了高考的机会!导演捉住了高考学生的心态,把男二号发生车祸时表现地淋漓尽致。在车祸发生时,第一反应就是要赶到考场参加考试,那确实是一个真真切切的高考生形象,因为每一个奋斗过的人都不会放弃最终拼搏的机会!
?全城高考》是一个好的故事,一部好的电影!
电影《高考》观后感篇2
其实一开始我是抱着主演去看的,谭杰希,吴俊余,陆翊这些主演也足够的养眼,但后来深深被剧情打动,一个人坐在影院哭到不行,也许我看的不是电影,是一段岁月,一段青春的怀念吧。
一开始高考的倒计时牌子,仿佛我也回到了那段日子。那年,我和他们一样,桌子上面堆满了书籍,老师天天对着我们说着高考还有多少天。我们面对家长和父母的压力,我们也有过挣扎,也有过无奈,也有过迷茫,曾经晚上在家里大哭着不高考。但那又怎么样,只是一种发泄罢了,第二天一样的背起书包去上学,现在想起,那些令我们厌恶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想起也是怀念了,只是可惜那些日子我们回不去了。
再说说影片,也许他们只是每个班一些人的体现,秦鹏的才气,敢和老师叫嚣的勇气,对什么都不屑一顾,大小姐的任雪,也许我没有那么富有,但是我和她一样敢和命运做斗争,好学生的.贺帆,还有林叶,都吸引了我的目光。
也许每个班上都有个如秦鹏一样的学生,他可以足够搞笑,他可以足够的有才气,他可以足够的有勇气,可以和老师叫板,特别是和老师一起pk唱歌的那段,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存在。所以说来源于生活却也高于生活,边看边看,我想起了自己的高考生活,想起了高中的同学,高中的你们,如今你们还好吗,会不会偶尔想起那段我们一起经历的一切。
也许命运就是那么的不公,让贺帆遭遇了那么多不幸。先是父亲出事,然后就是自己高考那天自己出车祸,看着他在读着自己要写的作文,我泪如雨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背负着父亲和自己的愿望,好在命运也是公平的让他也上了大学。
最感动我的是最后,高考后的狂欢,有才的秦鹏背着吉他和其他同学一起为范老师唱歌,那一刻他们哭了,老师也哭了,之前的一切都烟消云散了,歌词也深深打动了每个人,十年后我们还是朋友吗,相聚是会哭会笑,那就足够了,那是我们的青春。
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人陪你看细水长流,我们要学着一个人成长。
电影《高考》观后感篇3
我在《全城高考》这部电影中,看到了想要跳出去的贺帆,可是高考的路上他出了车祸,结果却是给人出乎意料。贺帆,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爸爸为了能够让他上大学,努力地存钱,可是最终因为受骗,钱都被骗光了。于是他爸找人理论,结果被打。贺帆不甘心自我上大学的钱被骗了,老爸被打了,于是找那帮骗子要钱去。可是骗子们又怎样会有同情心呢,贺帆受到了羞辱。他老爸也因为此次打架事件,进了监狱。贺帆因为这件事情很内疚,也受了很大的打击,认为自我就是注定了要穷一辈子,跳不出去了,可是离高考就剩那么几天了。范教师跟贺帆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自我都放弃了自我,那谁还能帮得了你。
贺帆高考那天出车祸了,他倒在了地上,嘴里不停滴说着:救我,救我,我要高考。我被触动了,高考对于他来说是那么的重要,哪怕之前他有想要放弃过,可是很肯定的是,高考是唯一一条让他跳出去的路。我以为他参加不了高考了,可是结果证明是我太悲观了。范教师和丁教师,还有很多的人帮忙了贺帆。贺帆就这样说,另一个人就这样帮他填答卷。我难以想象他的作文竟能以这样的方式写出来,他的作文充满了感恩,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我相信也包括观众。
我在《全城高考》这部电影中,看到了叛逆却有才华的秦鹏,虽然上不了大学,可是成为了作家。秦鹏跟范教师比篮球,输了;比答文学作者,输了;想让五音不全的范教师唱歌出糗,还承诺如果范教师唱了三句,就愿意扫厕所,结果范教师唱了,还不止三句,秦鹏也就真的扫厕所去了。那时将近高考,奇怪的是很多同学都爱上了一部网络小说《故国神游》,作者是凌波漫步。任雪还跟凌波漫步聊天,约见面,后面发现原先凌波漫步就是秦鹏。也许这就是秦鹏有底气向教师发起挑战的原因吧,他说过:高考很重要,可是读书不能读死书。
我在《全城高考》这部电影中,看到了为了追随自我梦想不惜跟家人翻脸的任雪。任雪的梦想就是想上北大的中文系。她以往借用尼克松说的一句话:当中国人的下一代忘记自我文化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去攻打这个民族了。而也是范教师用这句话说服了任雪的爸爸,让任雪追随自我的梦想。本已经提前办了毕业手续的任雪,最终也参加了高考。
我在《全城高考》这部电影中,看到了因为家人的欺骗而要悲痛欲绝想要放弃高考的林叶。林叶本来以为自我有个幸福的家庭,在生日的那天,不经意的看到了爸妈的离婚证。爸妈为了不影响她高考,一向都瞒着她。而她也一时理解不了,脆弱的心灵受到了打击,觉得十七年前种下的桃树也终归是要枯萎了。于是范教师将桃树转移了,桃树也慢慢长出了新的叶子。相信林叶的期望也是在这个时候重新燃起。
高考结束,贺帆、任雪、林叶都考上了梦想的大学,而仅有秦鹏榜上无名。范教师几乎要动手教训秦鹏,可是秦鹏还是那副调皮样,拿出了一张纸,秦鹏成为了签约作家。
同学们唱了一首歌给范教师,唱出了范教师对学生们的用心,对学生们的鼓励,不停地给学生们期望与帮忙。范教师被感动了,电脑前的我,眼睛也湿润了。教师和学生们相拥在一齐,说出了那句:教师,我们爱你!
电影《高考》观后感篇4
?全城高考》是传统的叙事,对四个具有代表性的考生进行描述,以此反映高考前的考生众生相。班主任范一本为线索人物,勾连起四个考生的线索,其中涉及考生的精神世界和家庭生活,从而构成一个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的立体结构,既表达出高考对于每个学子的好处,又反映出社会复杂性对考生个人以及对高考的冲击。
电影中选取了四名考生的学习、家庭生活作为展现资料,一是家境贫寒的男生贺帆,其父亲为了替其攒足上大学的几万块钱,被人骗,因寻仇还因此锒铛入狱;二是富家女任雪,在求学的道路上和父亲意见发生分歧,父亲一厢情愿地要她就读国外名牌大学,而她因热爱中国文学而钟意于考取北大中文;三是女生林叶,在高考前夕才获悉父母离婚的真相后,倍感生活的无助以及现实的残酷;四是重文轻理的偏科男生秦鹏,不按部就班,不走大学这条寻常路同样成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
电影在讲述四位考生的遭遇时,在贺帆的生活场景中,就刻意给出青青的绿草,以此反映年轻人的青涩;而其身处大桥下的场景,透过超大建筑物与其弱小身躯的比较,立时能传递出学子相比较于这个强大社会的无助。而林叶在获悉父母离婚的消息后,惊觉生活是一个巨大的谎言从而极其失落。为了给林叶心灵疗伤,范老师特意搬运到林叶家门口的那棵树,则能将“百年树人”的喻意准确表达出来。个性值得一提的是,对四位考生遭遇的困境作了一一展示之后,对准课堂上这四位考生茫然、心不在焉的脸庞,一举将学校高墙外复杂社会对学生的巨大影响力展露无遗。
虽然结尾的时候很是突然,风格有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一切都不重要的了,导演和演员已经到达了自己的目的,他们唤起了大家最完美的共鸣,无论大家自己的高中岁月如何,高考如何都能在心头触动自己那美妙的东西,此情可待成追忆的完美,没有什么不好的。
电影《高考》观后感篇5
从未想过,自己竟会哭得这般这般稀里哗啦,看来从内心深处我还是老妈说的感性动物,见不得感人的东西。不过,在看这场电影的时候,仿佛自己也回到了那个时代,我看过很多回顾那段时光的影片,更从父母口中多少听出了断断续续,或感人或滑稽的故事。但不知怎的,这一次却难挡我奔流的泪水,呵呵,好没有男子汉气概的话。
故事的主人翁是一群60年代,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当时间一晃11年,家乡成为了回忆,自己的远大抱负变成了脚下一片一片的黑土地,现实和理想的强烈反差,被每日麻木的生活所掩盖。但当恢复高考这一消息不胫而走时,故事的主人翁们如同见到了阴霾中突现的阳光吧,通过各种手段,排除万难终于参加了高考。
与同类作品相比,似乎难免俗套,但故事中最让我感动的,却是其中主人翁们对于上大学几近疯狂的向往、父亲与女儿之间亲情、男主人翁与女主人翁之间的爱情以及朋友之间的友情在那个时代的表现。
在其中,我感到了,父亲心中对女儿深深的爱,那是一种可以牺牲所有去挽留的爱,也看到了,那个时代,父亲的无奈和悲凉,特别是看到父亲和女儿在门里门外的对话时,已难忍眼中的泪水。在那个淡化人性的年代里,人和人之间最原始的感情,都无法满足,再谈什么理想和信仰,就都没了底气。作为一个男人,让自己需要保护的人,忍受苦难,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最大的痛苦。
11年的等待,是不愿再等一分钟的渴望,我感受到了那份渴望,所以热泪盈眶。
电影《高考》观后感篇6
“有欢乐的时光,不欢乐的时光,我们无可阻挡,一齐过五关,斩六将……”当我看着教师和同学们紧紧相拥在一齐的画面时,我终究还是没能忍住,在打动那么多人的歌词中落了泪。
即使我们还没经历过高考,但我明白高考试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代表着我们的未来,代表着梦想,代表着离别……高考那段时间,我们必定是艰苦无奈的。我们要为自我的梦想,要为自我的未来而努力,但当高考之后,我们对这段时光必定是怀念的。
此刻我脑海的记忆里还清楚的浮现贺帆,任雪,林叶和秦鹏这四个少男少女们活泼生动的脸庞。
我们能从这四个17岁的高中生中明白和感悟。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永不放下,不退缩的可贵精神。
当贺帆亲眼看见自我的父亲为救自我而与别人打斗被送进监狱时,本来想放下高考的他经过教师的鼓励,他坚持了下来。在去往考场的路上他遭遇了车祸,但他嘴里还喊着“求求你,我要参加高考!”他没有放下。
剧中的任雪,应对被自我的爸爸去国外深造时,他毅然选取了去考北大中文系。“当这个国家的文化消失后,我们就能够去攻打它了”,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才意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靠我们去发扬光大,去传承的。任雪用她自我的实际行动去实现自我的梦想,即使她已经拿到了退学申请书,但她仍然坚持自我的选取,她没有放下!
全城高考,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你感到挫败,承受不住压力时,请对自我说一声:“在坚持一下,一下就好!”
如果你自我都帮不了自我,那么就没人帮的了你,不论出生怎样,不要怀疑自我的梦想,认准自我的梦想就就应去坚持,拥有梦想的人就是富有的!
此刻的我们也即将迎来期末考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自我的梦想而前进!
电影《高考》观后感篇7
两节课的时间经历了电影中有血有泪的故事,安静中伴随着那为之感动而喜悦的笑声,整个过程竟是异常慢,看到那为回复的高考儿燃起的一团团热火,心情也跟着激动,看到在学习的道路上竟是如此艰辛时,真的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亲身经历。不过是三十年的光景,竟然是天壤之别,可是,不管目的是否相同,那为之付出的努力却丝毫没有差别,一切都是为了高考,一切又不单单是为了高考。
被誉为民生史诗片的《高考1977》在全国公映后引起广泛响应,高考我们是经历的一代,也是成功的一代。上海美术设计公司张明之这样说道。高考,于那辈人而言,是命运的咽喉,扼住了,便活;是救命的稻草,抓住了,便生。他们面对时代,会是两种结局,赶上或是被抛弃,这全在于每个人的努力和选择。一个农场,一个车站,一片荒野,这就是《高考1977》的舞台。一份承诺,一段爱情,一枚公章,一套复习资料……一场露天电影,一场扛包较量,一场火海荒原,一场命运狂奔。这段话摘自《高考1977》导演江海洋的创作手记,是对电影画面最简单的勾勒。1977年冬,在邓小平的过问和布置下,关闭11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大门终于重新打开。江海洋导演选了一个侧面,用东北知青这个群体,展现了1977年恢复高考对整个民族转折性的意义。
我们感慨那个时代的黑暗,感慨民族的落后,批判着_的残酷,就如同如今的我们批判憎恶高考一样。然而,绝望处总有希望的曙光,那位代表着落后时代的农场主人,心灵受到年轻人的触动,将冒充干部的历史反革命中途放走,明知公章有假,仍放进陈琼的档案,当这群年轻人陷入困境时,开着拖拉机将他们送进考场......这也是《高考1977》的灵魂,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这是我们整日来所惧怕的高考吗?我们无法将自己传递到另一个时空去感受那个时代求知的渴望,对高考的敬仰,但我们至少,看到了高考的初衷,奋斗的初衷,看到了高考肩上所承担的重负。
面对电影中那当年的奋发、当年的激情,当年奋力赶往火车站的场景,唯有经历当年的人,才有切肤体会。我们看到那样的镜头会哭,会感动,却远远体会不到当事人的百感交集。电影的主题是怀念,却不单单是怀念, 1977年,高考报考人数570万人,录取27万人,录取率约为4.7%。而到了2014年高考报考人数1010万人,计划招生567万人,录取率约为56%。人数上升了,比例上升了,可是有很多人说含金量低了,到处都是大学生,考上大学似乎已不是值得光荣的事。他们不知道的是,三流仰望一流的痛,明明付出相同的努力,却是不一样的结果,我们感叹不公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电影里反反复复出现一句台词: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重要!我们感恩高考的恢复,可又不得不说,高考仍需要改革。他给了我们重新选择命运的机会,但与此同时,也不得不让我们看清现实的残酷。2014年河南省高考报考人数85.5万人,然而清华北大招收却均不足百人,这又是一个怎能公平的比例。面对考出省外的同学,我们委实佩服,他们付出的是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才能跳出人群之外,可是我们同样付出超越考试本身五倍八倍努力,却最终成为了滞留者。
在平时生活中,总是听到朋友感叹:我怎么会来这里?我怎会这个专业?当初,曾经,在家长的期盼下,在那张高考志愿书上,我们究竟是如何选择了自己的命运?江海洋说
起现在的孩子:他们太苦了!他们是心灵的苦,比我们当年更苦。我们知道问题在哪里,但他们是无处申冤。那些压力都来自于家长和社会,无形的压力。他希望年轻人明白:高考是一个选择的机会,努力上分数线,就是在争取这样的机会。很多考生填志愿都是家长帮着选的,这样对他们的人生发展反而不利。只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才会有所成绩;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才会百折不挠。他说得很现实,可他不知道的是,我们对于这样的苦已经麻木,现实告诉我们,梦想太过遥远,我们只能妥协。太多的人放弃心中所想,选择我们不喜欢却又不得不走的路。
09年六月,高考前异常平静,日子像画圆规般倒计时。我清晰地记得,第一天考试结束后,在操场的看台上站了很久,考试失利似乎对一年中无数次失败一样,依然是压抑的透不过气,却没有像以前一样哭泣。好像突然明白,哭泣改变不了结局,高考委实教会了人坚强,站在录取线上抉择的那一刻仍是犹疑的。走还是不走?我是否该用一年的时间去换一个机会?看着身边的朋友都不回头地选择了复读,我却迟迟下定不了决心,我实在没有勇气再让高考评判一次自己的命运。于是就来到了这里,时间是一道不能反转的门,很快的又是第三年。我再一次审视三年前的自己时,感受虽有不同,但那份劳心劳力的感觉仍然清晰可见,那份抉择的艰难仍然滞留在脑海里。
77年高考的一代人,知识匮乏,一本复习资料都来之不易,所以那一代人在拼命地汲取知识。再看看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书已经是最落后的知识来源,然而,那些来自网络电视的信息中却夹杂着太多诱惑和不良信息,面对这个缤纷的世界,我们面对太多的选择,对于未来的路尤其不确定。看到电影中高考前,男一号潘志友问陈琼:准备好了吗,陈琼坚定的回答:没准备好也要准备好,已经准备十一年了。十一年的时间换取一个机会,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他们怎能错失?如今的我们,梦想已经不叫梦想,有的更多是随波逐流,听从家里人的安排。梦想在如今已经太过廉价,在嫁人要有车有房,没有物质就没有爱情,现在的一切都物质化了。在看到剧中的知青们为了赶上火车,拼命奔跑时,真的万分感动,为他们对梦想的执着,为他们那份追逐梦想的心,为了他们种.种艰辛的努力,也为着自己而惭愧。惭愧自己如此轻易放弃梦想.。
大学的多数时光在放弃中翩然而过,来到这里时难过中伴随着心死,梦想也成为一纸空谈,步伐跟随者水流一步步地淌着,却不知究竟该如何走下去,只是走着而已。不知是梦想放弃了自己还是自己放弃了梦想,总之,心中再也没有追逐的力量,好像那种激情已随着高考而远去,生活中没有奋斗一词,我们面对现实,选择了妥协和放弃,看到《高考1977》里那种为了学习可以拼命的勇气,我实在为自己惭愧。一味地诉说高考的不公正,却不曾想正是高考,才给了我们一次追逐梦想的机会,高考制度虽不完善,但我们要以感恩之心去看待它。
曾经以为,梦想已经随着高考而覆灭,却从未想起梦想一直存在,我失去的只是追逐梦想的心,看到那句走,我们读书去!,那种激情深深感染了我,有梦想是幸福的,追逐的过程虽然艰辛,却充满了意义,仿佛人一下子找到了力量,找到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力量。想起小学毕业老师所赠的祝福:用自己的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自己的命运自己做主,让高考成为过去,让曾经那为之追逐的心重新燃烧起来,幸福之路上毕竟艰辛,追逐的路却就在自己脚下,以勇敢的心去看待未来,用自己的手去争取,去创造幸福!走,我们读书去!走,让梦想重新成为支持生命的力量!让奋斗的心重新找回力量!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读电影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