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范文网 >事迹材料

社区先进个人先进事迹5篇

一份出色的事迹材料能够凸显宣传典型,引导良好风气的效力,能够写好事迹材料是对我们个人能力的认可,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社区先进个人先进事迹5篇,供大家参考。

社区先进个人先进事迹5篇

社区先进个人先进事迹篇1

5月6日20时55分,西宁新增1名新冠肺炎病毒阳性感染者,随即西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安排部署,为排除隐患,预防风险,经研究,决定于5月7日9:00至15:00在城西区开展区域核酸检测。疫情再次来袭,一声命令,许多人又奔赴在了一线:所有社区天不亮就已经搭建起蓝帐篷;多家医院派出医护人员驰援城西区;退休老党员火速变身“大白”,支援核酸检测;公安民警凌晨奔赴大小路口,控制人员流动;物资保障全力调配,确保百姓生活不受影响……每一位义无反顾、冲锋在前的你,都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你们就像一道光,给了我们踏实和温暖。

记者在一线,看见西宁、记录西宁,看见光、感受温暖,5月7日,西宁晚报派出六路记者分赴城西区核酸检测一线,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战疫中那些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故事用笔和镜头传递出去,把客观真实的一线状况传递出去,和坚强的西宁人民一起,共渡难关。

令人感动!退休老党员在消杀一线

时间:5月7日9时

地点:锦程嘉苑核酸检测采样点

他们平均年龄在65岁。

他们是一群热心的老党员。

2时,他们依然在社区搭建帐篷。

8时,他们又出现在了各采样点。

5月7日9时许,记者在锦程嘉苑核酸采样点见到了这些令人钦佩的老党员,他们身着防护服、佩戴护目镜、身背消杀器,仔细进行着消杀。

“接到通知后,我们便在群里动员大家积极担任志愿者,虽然已是深夜,但是群里顿时沸腾起来,大家开始踊跃报名。”医财巷东社区委员车生挺说。

于是,锦程嘉苑楼院64岁的支部书记成国勋带头、平均年龄在65岁的退休党员们在2时积极配合社区工作搭建帐篷,并于次日8时抵达各采样点开展工作。

令人感动!担任消杀员的老党员郭存龙和姚军年龄分别是54岁和59岁,他们全天候身着防护服在采样台前进行空气消杀,一天七八个小时下来,饭不能吃,水不能喝,每人在每个台位前大概能喷掉20壶酒精,就是在这样高强度又面临危险的工作下,他们从不埋怨,也不喊累。

“一线工作人员太辛苦了,我们还能出点力,就跟他们一起为这座城市贡献点力量。”郭存龙说。

“7日零时起,我们全部到岗,连夜在四个采样点共搭了24顶帐篷、12个采样台,区级街道联点单位在职党员、老党员积极响应,组成了15人的社区志愿者团队,共同组织辖区居民错峰前往各采样点进行核酸检测。”车生挺说。

据她介绍,自接到通知后,社区19名工作人员一小时内全部抵达工作岗位,立马开展工作,从零时起到4时搭建好帐篷,随后准备物资等待医务工作者就位。

24天未回家!80人采样队再出征

时间:5月7日16时30分

地点:集中隔离酒店

他们刚刚解除隔离。

原本要回到各自工作岗位,却再次整装待发。

他们连续24天没有见到家人,思念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儿。

“刚刚解除隔离,本来打算今天回到岗位正常上班的。”5月7日16时30分,刚回到集中隔离酒店的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生王建全说。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需组建一支80人的核酸采样队。医院闻令而动,各科室人员踊跃报名,迅速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核酸采样队,仅用了1小时就完成组建。

深夜集结,星月出征。

6时30分,一支80人的核酸采样队登车出征,奔赴城西区兴海路街道办事处11个核酸采样点、40个核酸采样台。“我们这80人的`核酸采样队4月13日参加了城东区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于4月30日开始隔离,原本计划于5月6日晚解除隔离,回到各自工作岗位,但疫情再次来袭,作为医务工作者,抗击疫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接到命令后,我就打电话和家人作短暂道别,收拾好备用的防护装备,等待出发。”王建全说。

从7时30分抵达核酸检测采样点就开始工作,一直到14时完成才吃饭、休息。信息采集、消毒、核酸采样……所有工作在有条不紊中紧张进行。“过去的20多天都是在做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所以大家对每项流程都比较熟悉,干起来也得心应手。”王建全说。

连续24天没见到家人,王建全心中很是想念。 “每次视频时看你脱下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浸透了全身,脸上印着深深的痕迹,我们做父母的怎么不心疼!但我为有你这样孩子感到骄傲!”母亲对他这样说。

“再忍忍,很快就会回家了。”王建全哽咽道。

一声令下!847顶帐篷一夜搭建起来

时间:5月7日9时

地点:胜利宾馆停车场

1、2、138、571、847、900、1050、3000……这组数字是什么?

记者来到城西区采访时,被这组数字所感动。5月7日1时“一声令下”,城西区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正式展开,经过2小时努力,4时全区核酸采样点138个点位、571个台位、847顶帐篷全部搭建完毕、物资全部配发到位;6时30分,各点位物资分发到位; 8时30分,医护人员、信息采集员、志愿者到位,采样前准备工作一切就绪;9时核酸采样正式有序进行。

1050名医护人员,900余名党员机关干部、3000余名志愿者、还有更多无法用数字统计的公安、城管及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挺身而出。

“西宁是我们的家!”

“不怕困难,西宁一定会越来越好。”

“每个西宁人都是一束光,会照亮西宁的黑夜。”

疫情防控,太多的平凡令我们感动。

“今天天气很热,你看他们的面罩里全是汗水,昨晚我们酣睡时,他们彻夜未眠,每一次,他们都冲锋在前,跟他们比起来,我们走出来做个核酸算得了什么?只有好好配合,再配合!”一位准备做核酸检测的大爷对记者说。

听到这里,记者心头一热,瞬间一股暖流涌动。

那些数字背后总有一种力量在支撑……

无所畏惧!志愿者24小时随时待命

时间:5月7日8时30分

地点:青海演艺集团门口核酸检测采样点

他们24小时随时待命。

每一次疫情来袭,他们主动请缨。

7日8时30分,记者在省演艺集团核酸检测采样点现场见到了这群可爱的志愿者。

“请佩戴好口罩,提前扫码截屏,排队间隔两米线距离,做完核酸不要聚集直接回家。”他们主动包揽了“小喇叭”的工作,忙碌的身影宛如当天的太阳,照耀着核酸检测采样点的每一个角落。

“志愿者24小时随时待命,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快走。”在省演艺集团工作的黄涛和他的6个小伙伴,因为有过当志愿者的经验,这次他们又主动请缨,5月6日晚便来到古城台街道办事处,等待分配工作。

5月7日1时,他们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来到省演艺集团的门口开始搭建帐篷,准备桌椅板凳,拉好警戒线,贴好2米线地标,复印二维码……做好每一项前期工作。

黄涛说:“因为昨晚接到任务就不能回家,都没来及和妻子孩子见一面,只是打了一个电话。”凌晨3时他们才回到办公室休息片刻。6时30分,志愿者们做好个人防护又来到演艺集团门口,为城西区核酸检测做准备。8时30分记者看到省演艺集团门口核酸检测已经有序开始了,志愿者们手持三码,帮助群众进行个人采样信息采集登记,引导市民核酸检测。他们一声声的提醒,一次次的贴心服务,让群众感到了温暖。

用心用情!绿色通道为他们而??

时间:5月7日9时

地点:文亭南巷东面核酸检测采样点

这是两条绿色通道!

一条专门为高龄老人及行动不便的人等开设,另外一条则为上网课的学生开设。

“我已经87岁了,因为行动不便只能坐轮椅,是社区的志愿者将我推到了这里。”这位高龄老人一遍遍地说着感谢。做完核酸后,志愿者又将老人推回了家。

“这会孩子正在上网课,怕耽误学习一直没下来,没想到社区的干部打电话说专门为学生开了绿色通道,这真的太意外了。”一位家长不停地说着感谢。

两条绿色通道赢得居民的广泛点赞:用心用情在工作,你们是这个城市最可爱的人。

5月7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了文亭南巷东面核酸检测采样点,这里共搭建四处采样台,居民分成两组,按照现场工作人员、志愿者的指引有序排队。这里的负责人马小兰说,文亭南巷东面核酸检测采样点主要负责海宏壹号a区和c区,小区居民人数较多,我们昨晚12点开始搭建采样台,两个小时就搭建完毕,早晨6点开始消杀以及核酸检测前的准备工作,采样点共有街道、社区工作人员5人,医护人员8人,志愿者12人,信息员4人。

人员虽少,但活儿一样都没落下。

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甚至看不清他们的模样,但就是这些平凡又可爱的人汇聚成红色的爱心队伍温暖着人心。

现场医护人员说:“在核酸检测过程中,居民群众都非常配合,一句谢谢、一声辛苦了都给了我们医护人员莫大的鼓励。”这些温暖瞬间完美诠释了西宁速度和西宁温度。每一位市民积极配合,每一位工作人员积极热情,西宁上下团结一心,这就是西宁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底气和信心!

向你致敬!这些白色身影让人难忘

时间:5月7日14时

地点:师大附中核酸检测采样点

6日接到通知开始做准备工作,一夜未眠。

7日凌晨接着干,一干又是整整一天。

这些核酸采样人员,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医护人员。

当天西宁最高温达到27℃,中午休息时,一位医护人员坐在凳子上睡着了。

一位热心市民递过去了一把伞:太晒了,你撑着点。

感动就在一瞬间。厚厚的防护服下,她是谁?来自哪家医院?她睡着的样子真让人心疼。

“你们真是太辛苦了。”“没事,你可以慢些的。”“叔叔阿姨,你们辛苦了。”在核酸检测采样点,医护人员全身“装备”上阵,汗流浃背、行动受限、呼吸不畅,却仍然顶着高温,争分夺秒、紧张地为每一位市民进行核酸采样。

“户外采样,穿少了不行,穿多了也不行,气温一升、工作一忙,就是一身汗,到傍晚冷风一吹,身体也吃不消。”一位医护人员告诉记者。

这些默默坚守的白色身影让人难忘。临近中午,附近的居民为他们送来了午饭。“暂时还不能吃,等做完核酸检测后再吃,谢谢你们。”看着护目镜下一张张面孔,前来核酸检测的市民们既感动又心疼。声声温暖的慰问驱走了身体的疲惫,在工作人员的心中留下了阵阵暖意。“作为防疫的排雷兵,疫情的发报员,我们希望能够早日战胜疫情,脱下防护服,共同迎接最美的西宁。”致敬这些奋战在一线的抗疫勇士们,他们用独特的方式挑起了抗疫的重担。

社区先进个人先进事迹篇2

刘洪增,男,1959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为淄博四海爆破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他1978年3月入伍,在部队先后5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称号。刘洪增作为一名团职干部,2002年从部队转业,选择了自主择业,创办了淄博四海爆破工程有限公司,2019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退役军人。

__年年初,“新冠”疫情来势汹汹,部分社区亟需消毒物资。刘洪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千方百计打听出售防疫物资的卖家。当获悉某地可能储存有消毒液时,他立即驱车前往,将卖家60桶3000斤消毒液全部买下,然后他马不停蹄,来到般龙社区、朱家社区、泉龙社区,将所有消毒液全部捐赠,专项用于疫情防控。

随着疫情防控力度的不断加大,口罩更是成为最紧缺的物资。刘洪增通过自己多年积攒的人脉,先是筹得10000只口罩,增援给全国疫情中心——武汉;同时,他不忘自己退役军人初心,另外筹得口罩8000只,定向援助给驻淄部队,受到广大官兵的一致赞誉。4月初,淄川区的企业正焦急地为复工复产准备,口罩紧缺再次成为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第一大难题。刘洪增貌不犹豫,将预留给自己企业的1000只口罩,全部捐给了其他企业复工复产。

一个军人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军人就是一个榜样。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是我区广大退役军人依然冲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刘洪增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他时刻发挥着自己退役军人先锋作用和企业带头人的优势,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社区先进个人先进事迹篇3

2022年1月7日凌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了睡梦中的邢维斌,吴家稻地村杨书记声音急促:“赶紧到丰达园集合!”

邢维斌挂掉电话,火速驱车来到丰达园社区。在听取上级关于疫情的指令后,他了解到丰达园社区已是高风险封控区域,要求村居对每栋楼进行入户通知并封控。这个任务直面感染区域,随时有被感染的风险,作为一名退役军人,邢维斌当仁不让,第一个报名参加志愿队。他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生命重于泰山。”在严峻形势前,他毅然舍小家顾大家,穿上防护服,冲上了疫情防控的最前沿。

从此,20余个白天黑夜,大家总能看到邢维斌忙碌的身影。他忙碌在丰达园的每一栋楼、每一个角落,完成防疫消杀、入户核酸、安装门磁等各项工作。在楼前站岗执勤,他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忘记了年龄、时间,忘记了疲劳、严寒,他不分昼夜,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疫阻击战中,默默为丰达园的顺利解封贡献力量,守护着丰达园居民的幸福安康。

工作同时,他还积极联系志愿者分批进入社区进行志愿服务,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邢维斌的身影。他说:“我是一名党员,又是一名退役军人,作为党员我光荣,作为退役军人我骄傲,疫情不退我不退,不把病毒消灭净我不回家!”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实际行动,他真正起到了共产党员和退役军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危难时刻彰显出军人本色。

社区先进个人先进事迹篇4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迎难而上,与战友走街入巷,只为守护一方百姓身体健康;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大公无私,与战友和衷共济,只为无愧胸前那枚鲜红徽章;有这样一批人,他们不惧风险,与隔离者朝夕相处,只为温暖返乡人员经受寒风侵蚀的心灵。

砰,__社区干部__晕倒在防控疫情第二次安排部署会上。自1月22日始,连续4天,每天工作到凌晨1点,64小时的挨家宣传、挨户排查、上门监测和定时回访,繁重的工作任务压倒了这位始终冲在疫情一线的女汉子。这个娃儿就是倔,为了防控疫情连命都不要了。聆听着父母暖心责备,遵照着医生的贴心嘱咐,感受着领导同事温馨关照,在修养间隙,还是放不下工作,在小区内进行劝解宣传,在家中协助排查报表,为社区防疫贡献力量。

若有战,召必至,战必胜!。

以__为代表的__社区干部贯彻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防控理念,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与疫情赛跑,为辖区百姓筑起一道道生命安全防火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靠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以__为代表的的__群众,积极配合,舍小家顾大家,主动参与疫情防控,与政府共同构筑了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提供力量源泉。

在高高飘扬的党旗下,干部群众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同舟共济,科学防治,胜利的号角正在吹响!

社区先进个人先进事迹篇5

李__,女,__年5月出生,群众,大专学历。现任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铜兴街道梵净山社区居委委员。20__年1月参加工作,一直担任该职务。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20__年1月24日晚(除夕),李__接到社区工作群消息“因疫情情况紧急,请社区两委所有成员立即回到社区上班”后,李__义无反顾地冲上了疫情防控第一线。然而此时的李__,已是一位怀孕四个月的孕妇。

从那天开始一直到在她分娩之日的前几天,她一直奋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并没有因自己孕妇的身份而要求区别对待。在疫情防控刚开始时,她和同事们挨家挨户地入户进行外地回铜人员排查登记并宣传疫情防控方法,面对很多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她都耐心地解释政策和为居民们做思想工作。设置卡点执勤后,考虑到她孕妇的身份不能久坐,社区并没有为她安排工作,然而李__自己主动请缨去做抗疫后勤保障工作,为在卡点上日夜执勤的抗疫战士们送饭送水。有些卡点缺乏物资,她积极与办事处对接,并主动开车到办事处领取后又送到卡点上。卡点上登记表没有了,她又开车到办公室打印好,送到需要的卡点。社区共设置有19个卡点,给每个卡点轮流送餐一次下来起码两个小时,李__就这样每天从早上8点30分开始开着车在辖区内来回穿梭,直到下午6—7点每个卡点的战士们都吃上热气腾腾的盒饭后才回家。都说怀孕的孕妇是大熊猫,但是她一直和前线抗疫战士并肩作战,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孕妇的身份而懈怠,反而打起更多精神投入抗疫工作中。有人曾问李__为什么在怀孕的时候不好好休养身体反而这么努力的工作,李__回答说“看到同事们都这么辛苦的工作,如果我就这么休息着我心里会感到不安”。

有段时间李__孕吐反应严重,但卡点上人员紧张,很多同事都是连轴转,甚至刚值完夜班后第二天又要值白班,为了让值班的同事休息得更好,她没有请假,而是强忍着不适把东西送到需要的同事手中。李__还主动帮同事承担在电脑上录入数据的工作,孕妇不能久坐,而她却为了疫情防控的任务常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这让被她帮助过的同事们十分感动。

李__就是这样一个热爱社区工作、敢于担当的社区工作人员,她平时工作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疫情防控这种特殊时期更是如此,不因自己特殊情况而讲特殊,从1月开始到6月份生产的这5个多月的时间里克服怀孕带来的各种不适,坚持投入工作,团结同事。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如今疫情防控的工作暂时缓和下来了,但她在疫情防控期间所表现出的舍己为人、敬业爱岗的精神,让群众们看到了一个社区居委委员的责任与担当。李__为疫情防控所付出的努力,也让身边同事们对这个带着身孕坚持工作的女同志感到由衷地敬佩,李__身上的坚韧品质与不畏苦不怕难的光辉形象,也一直鼓舞着身边的人们。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评优个人先进事迹5篇

评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5篇

创建个人先进事迹材料5篇

个人先进事迹事迹材料优质5篇

基层干个人先进事迹材料5篇

个人先进事迹材料600精选5篇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通用5篇

禁毒办个人先进事迹5篇

驻村干部个人先进事迹材料5篇

个人党员先进事迹材料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869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