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事迹材料对于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有很大的帮助,在日常工作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过事迹,对发生的事迹都相当熟知,大家怎么来写事迹材料呢,以下是推荐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优质5篇,供大家参考。
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篇1
秋意渐浓,群山环抱的山城村,山头层林尽染,田间金黄一片。
“山城一队北部湾,当年就是烂泥滩。一遇水涝就不收,如今变成米粮川。”山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邱大鹏感慨地说,这首流传下来的顺口溜,是乡亲们对孙景坤带领大伙改天换地最好的感念。
1955年,复员的孙景坤放弃到城里工作的机会,选择回乡务农。“咱没多少文化,还是回家本本分分做个农民。”孙景坤回忆。
回乡后,孙景坤把各种奖章奖状精心包好放到箱底,扛起锄头下地种田。很快,正直能干的他被选为生产一队队长,带领村民们向着贫困这个“敌人”发起新的冲锋。
村里有条河,经常泛滥引发水灾。孙景坤的倔劲上来了:“还能让条小河欺负了?”他带领村民开山碎石、肩扛手提,筑起一座堤坝,自此河水安澜。
“他是军人出身,身上有一股威严劲儿,从不强迫乡亲们干这干那。”86岁的村民刘振山回忆,“他在前边干,我们在后边学,大家心服口服。”
山城村是有名的蔬菜村,市里曾划分一片公厕供村里挑粪施肥用,村民都不愿意去挑粪。正犯胃病的孙景坤第一个站出来:“没有好的肥,菜怎么能长好,我来挑。”挑着100多斤粪,走七八里的山路,他硬是挑了回来。看他忍着胃痛满头大汗颤巍巍的样子,村民们纷纷挑起了粪桶。
靠着孙景坤的带动引领,山城村把上百亩烂泥滩改造成良田,在数百亩荒山上种植板栗、落叶松等经济林,一跃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富裕村。
村民刘玉慧说:“我们现在过上好日子,都得感谢这个老爷子。”
老兵心语:“我是在替战友活着”
英雄,在惊涛骇浪中向死而生,也在平凡的日子里甘守寂寞清贫。
许多年后,孙景坤的赫赫战功才被村民们了解。65岁的村民张德胜回忆起最早发现孙景坤的“秘密”时,仍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当年我从废纸堆里捡回一本旧书,翻书时,我看到里面讲一位战斗英雄叫孙景坤,还有他的照片,我一看这不是孙大爷吗?”
拿着这本书,张德胜跑到孙景坤家。孙景坤不识字,张德胜就把文章读了一遍,听到支全胜等战友的名字,孙景坤点了点头:“是,写的是我。”
至此,孙景坤的英雄事迹才被外界了解。
越是丰功伟绩,越是低调朴实。一直以来,孙景坤住在低矮的平房里,从不向组织开口、伸手。
为什么对自己的功劳不提不念?为什么不向组织要求应得的待遇?外界不理解,孙景坤的7个儿女也不理解。
在大女儿孙美丽看来,父亲对自己严苛,对孩子们也几近“无情”:小时候家里穷,交不起学费,老师说你爸是生产队长,开个证明来,学费就可以免了。孙景坤却火了:“就因为我是队长,才不能这样做。”孙美丽被迫辍学。在生产队干活时,她干得好,别人评3分工,生产组长给她评了7分工,孙景坤知道后,把组长批评了,硬逼着把多的工分给拿下去……
大儿子孙福贵也遭遇了类似的境况。不少好的工作机会都被父亲逼着让给了别人,他一咬牙,参军入伍。这一次,孙景坤没有阻拦,拿出珍藏多年的抗美援朝时用过的茶缸和毛巾送给儿子。
“到部队后,首长看到我的茶缸上写着‘赠给最可爱的人’,他举着茶缸给战友们说,孙福贵同志是革命战士的后代,我们为有这样的战友感到自豪!在战友们的掌声里,那一刻,我突然理解父亲了。”孙福贵说到这里,眼中泪光闪烁。
摩挲着旧军装上的军功章,老人说出心底的想法:“当年村里10个年轻人一起参军入伍,回乡的只有3个。和牺牲的战友比,我做这点事算得了啥?条件再艰苦,能比战场上苦?我活着,是替战友们活,我要把他们想干却来不及干的工作干好,才对得起他们。”
温煦的秋阳照在老人珍藏多年的泛黄的报功书上:“孙景坤同志在朝鲜守备战斗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这不仅是个人的光荣,全军的光荣,也是人民的光荣,祖国的光荣……”光线明丽而柔和,为这张历久弥新的报功书镶上了一层金边。
苏炳添破十神迹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机会总是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
怀揣着这种不服输的信念,苏炳添捅破了这层让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窗户纸”。
苏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破十对中国是个里程碑,作为中国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历史,我感到非常骄傲。但在未来的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不要因这个成绩而自满。”苏炳添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中国“飞人”,他的未来依然可期。
刘翔的含恨退役,让黄种人在短跑领域出现真空,苏炳添横空出世,及时填补了空缺,这位步频型的小个子英雄,拥有无与伦比的瞬间启动能力。在国内,苏炳添面临张培萌的竞争;在亚洲,苏炳添接受日本的桐生祥秀挑战,尽管之前苏炳添生活在张培萌、桐生祥秀的阴影下,但天道酬勤,他凭借划时代的壮举荣膺黄种人第一飞人,注定被写进体育历史教科书。
上面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整理出来的10篇《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篇2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心中的英雄苏炳添作文7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位英雄,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我心中的那位英雄,就是被称为“亚洲飞人”的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苏炳添。
苏炳添的成绩举世瞩目:20__年8月26日的雅加达亚运会田径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92的成绩打破亚运会纪录;20__年2月21日凌晨举行的20__国际田联室内巡回赛中跑出6秒49的成绩夺得冠军……那赛场上像离弦之箭一样飞奔向前的他也因此获得了“亚洲飞人”的称号。
当我们惊羡苏炳添这些惊人成绩的时候,是否想过:这些成绩的背后浸透了苏炳添奋斗的泪泉,洒遍了苏炳添牺牲的血雨?
苏炳添每天都坚持进行训练。每一次训练时,他总是先慢跑热身,接着做小步跑,踢腿等准备活动。一切都准备就绪后,苏炳添换上了钉鞋,细心地用卷尺进行起跑器的调试,随后蹦跳了几下,深吸几口气,便来到了起跑器的前方,单膝跪地,做好准备。他两只手的大拇指与其他四指呈八字,紧紧地压在起跑的白线后。大约过了几秒,苏炳添后脚猛地一蹬,顿时像一支离弦的箭般冲了出去,步频越来越快,直到冲过终点才慢慢减速,整个跑步过程令人叹为观止。跑步结束后,苏炳添拿出一个小型摄像头,上面记录着他跑步时的视频,只见他在观看过程中不断叹气,不断摇头,嘴巴还不时嘀咕几句,并且要反反复复看很多遍,训练才结束。
苏炳添专注训练,不受干扰,是一种智慧;努力拼搏,科学追求,是一种能力;永不放弃,是一种宝贵的品质。这几点,恰好是我没有的,是我需要的。他永远是我的榜样,也是我心中的英雄。
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这完美地诠释了苏炳添的一生,保持专注、努力拼搏,永不放弃,是打开成功之门的三把钥匙,也是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动力与信念!
上面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苏炳添事迹有感2023》,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篇3
他身着一身红色运动服,足蹬一双白色运动鞋。鸣枪响过,他在第一道出发,起跑稳健,如一道红色闪电,划过海沃德田径场。9秒99,冲过终点,他紧盯着大屏幕,攥紧双拳仰天长吼。他就是“中国飞人”苏炳添。
北京时间20_年5月31日凌晨,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00米决赛中,他以9秒99的成绩夺得季军,超过日本名将伊东浩司和中国名将张培萌共同保持的10秒整的亚洲本土运动员最好成绩,创黄种人百米新历史。
1989年8月29日,苏炳添出生在广东省中山市古镇的一个普通家庭,几年后,弟弟也降生在这个家里。一家四口,日子安稳,其乐融融。
上初中时,苏炳添的老师喜欢留下成绩差一些的同学留堂补课,成绩不理想的苏炳添,几乎天天被老师留下来“开小灶”,这让他非常苦恼。为了避开补课,他主动申请加入学校的田径队。苏炳添在体育课上向来都是活跃分子,弹跳力和瞬间爆发力很强,教练杨永强看到他的这些优势,同意把他带入田径队。
此时的苏炳添痴迷上了速度,他喜欢骑摩托车,那种风驰电掣的快意让他感觉非常舒服。但因条件限制,他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训练,只是在泥巴地里,跑啊跑啊,像一个追风的少年。20_年11月份,15岁的苏炳添第一次参加了正规的比赛——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他出人意料地在100米比赛上夺得第一名,成绩用秒表计时是11秒72。因此,他被中山市体校田径教练宁德宝看中。
进入省队后,苏炳添曾萌发了不当运动员的念头。20_年,他在田径队的成绩属于中等,但有一段时间成绩老是上不去,甚至出现了下滑,他很痛苦,一度想放弃。
有一天,他坐在赛道旁,看着在赛道上飞跑的身影,心里五味杂陈。他多么喜爱奔跑啊,可是现在,他为此犹豫不决。
两个刚刚训练完的队友说笑着坐到他身边,没有注意到他隐藏的痛苦,一个说:“今天我比你快了0.01秒。”“不就是0.01秒吗?有什么了不起。”另一个回答。
“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我只要每次都比你快0.01秒,我就每次都是赢家……”
队友的话对苏炳添触动很大,是啊,只要坚持,哪怕每次只提高0.01秒,那么,对自己来说就是胜利的。很快,他调整了心态,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成绩一点点好起来,并进入了国家队。
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篇4
走进叶老先生的诗词世界,盎然诗意,诗意人生,人生静逸。
叶嘉莹老先生以“吟诵”之情,引领我们走进了别有洞天的诗词天地。一诗一人生,一词一境界,令我感同身受的是吟诵中的意境感发之情。在我看来,叶嘉莹老先生所发声的一经一辞一诗一言一词一调,都是以自然之法为我们展开了别样的诗情画意。每一首诗词的背后都有属于它的标识符号,都有属于它的时代记忆。正如《孟子万章章句下》中所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就是诗词背后作者的情感世界,叶老先生以吟诵诗词之意感发而生情,剖析诗词背后的别样故事,给人以生活的感触。同样,吟诵是最有情意的时候,是个人情感与诗词接触最密切的时候,会有一种由心而发出的情怀,这种情怀超越了时空的局限,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再是孤寂,而是“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的抒怀欣怡。我想每个人的每个阶段里都可以用诗来抒发自我的真性情、真实感,古人亦是如此,以言简意赅的“生活日记”来写实写志写生活。
在叶嘉莹老先生的吟诵之意中,我感发于“入诗”与“出诗”之情,情到深处最为极致,或许这就是自我认为“入诗”的最高境界,而吟诵正是入诗的媒介桥梁,身心、情意、诗意相结合,由心而感发吟诵出来最为情深。正如叶嘉莹老先生对《春望》的钟情,以自我真性情、真故事,与《春望》的时代背景相结合,恰到好处的诗与人融为一处,抒发吟诵出消磨已久的诗词古韵。这让我想到了“建安七子”之冕的王桀,他以《登楼赋》言曰“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这里的“感发”和叶嘉莹老先生所提倡的“感发”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你真正的深入诗中的世界,久而久之不再是隔膜,而是一种心灵上的领悟。我之前看过叶嘉莹老先生的纪录片,一箪食、一豆羹正是叶老先生的晚年生活,内心面对周围的疾风骤雨毫无波澜,她早已走进诗意,人生早已充满诗意之韵,正所谓,诗如人生,人生如诗。而对于自我认为的“出诗”,它与“入诗”不是相对矛盾的对立,而是对于诗词的两种感发,“入诗”是因诗而感发,“出诗”是因事而感发。论其“出诗”,当你对诗词的吟诵到达一定的境界,不再是因诗生情,而是因情生诗,或许叶老先生的生活亦是如此,生活如诗意,洒脱自然,平仄有韵律,诗情画意。这也是我最佩服这位“穿裙子的士”的豁达之处,因为吟诵而“感发”,因为吟诵而热爱诗词,因为吟诵而热爱生活。
我在诗词的吟诵中寻找真我之意,寻找诗韵词律的文化魅力,寻找叶嘉莹老先生的“感发”真谛。
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篇5
方锐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陈陆提出的3个愿望:提高待遇水平、改进老旧装备、建立乡镇消防站。如今,前2个愿望已基本实现,第3个愿望却成了陈陆的遗憾。
教导员在建立乡镇消防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做了详细的规划。方锐说,陈陆之所以这么想建乡镇消防站,是因为2018年龙桥镇的一起火灾。
2018年,庐江大队接到龙桥镇的一起火警,一名姓郭的村民家里着火,接连烧了附近5户人家。大火被扑灭后,一名村民气愤地对陈陆说:你们消防队在干什么?这么长时间才来!
陈陆立即道歉,见这名村民仍然气愤不已,他让这名村民坐上消防车,并告诉他消防车里的水已经打完,现在是空车回消防队,看看需要多少时间。
结果空车归队用了40分钟,而这名村民也发现,陈陆他们从接警到到达现场,用时约45分钟。事实摆在眼前,这名村民沉默了。
同样沉默的,还有陈陆。方锐说,这件事之后,教导员最大的想法,就是今年一定要建2个乡镇消防站,一定要解决第一时间扑火的问题。
说干就干,陈陆和方锐立即找相关部门协调,着手建设龙桥镇特勤消防站,并为盛桥镇、罗河镇、乐桥镇、白山镇的派出所采购了4辆消防车,作为消防执勤点。
庐江县南北长67公里、东西宽54公里。庐江大队在中间,但要到达远一点的乡镇,需要1小时左右,对处置初期火情极为不利。
2019年3月,陈陆和方锐代表大队跟政府协调,在汤池镇和同大镇建2个乡镇消防站。教导员利用乡村学校、卫生院等老旧或废弃的房屋改造成消防站,够十来个人住,能停放2辆消防车。一旦发生火灾,消防站能第一时间处置。方锐说。
2019年8月和10月,同大镇、汤池镇2个消防站分别投入使用,覆盖10个乡镇。至此,庐江县17个乡镇只剩7个未纳入乡镇消防站覆盖范围。
如果龙桥镇特勤消防站建好,现有的庐城是主站,龙桥、同大、汤池是分站,正好对整个庐江县实现全覆盖。方锐说,陈陆设计得很周密,下一步他还想把同大、汤池2个乡镇的消防站升级为二级消防站,下面再覆盖乡镇消防站,可惜这个愿望还没来得及实现。
改制后,一些政策还没有落地。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陈陆要建立乡镇消防站,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王劲峰说。
对此,刘书虎深有体会。陈陆建立乡镇消防站是从零开始,要沟通的部门太多,困难重重。他也曾想过放弃,但想到对地方群众有益,他又笑嘻嘻地觍着脸让我找相关领导协调。刘书虎说,陈陆告诉他,要干一点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事。
章传友要到魏岗村工作时,陈陆叮嘱他牢记入党誓词,做的事要对得起党员这个身份,并让他多了解贫困户的情况。
一段时间后,陈陆向章传友问起贫困户的情况。章传友告诉他,有一户贫困户养殖土鸡,销路不太好。
后来,陈陆用自己的钱,买贫困户的鸡和蛋,却始终不让章传友告诉贫困户。陈陆说要帮忙找投资商,他牺牲之前,我们还一起谋划这些事。章传友说。
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洪水带走了陈陆,也带走了许多他未完成的心愿。母亲再也不能在生日时收到儿子送的玉手镯,妻子办的海洋馆年卡一次也没去,儿子也收不到爸爸亲手送给他的玩具消防车了……
7月27日,应急管理部批准陈陆为烈士、追记一等功。
殡仪馆内,照片上的陈陆笑容温和、眼神坚定。刘书虎说,他们想为陈陆塑一座雕像,然而当他看到庐江人民自发穿上白衬衣、黑裤子,送英雄最后一程,千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在陈陆的灵柩前深深鞠躬、致以哀思,陈陆的战友们像陈陆一样仍然奋战在抗洪一线时,他知道,陈陆在人民心中、在这块土地上已经铸起了一座丰碑。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