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的工作或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要写事迹的情况,一篇有效的事迹材料能够凸显宣传典型,引导良好风气的作用,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药学家的事迹材料范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药学家的事迹材料范文篇1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果园里,一个小男孩正给樱桃树修剪枯枝。
他爬上了一棵高大的樱桃树,眺望着远方的田野。突然,他头脑中冒出一个念头:人要是能飞到星星上多好啊!怎样才能制造出飞上火星的装置呢?
小男孩从樱桃树上爬下来,坐在树下沉思起来。他想象着有种机器在草地上飞快地旋转着,急速上升,飞向太空,飞向那遥远的未知的世界。
从果园回来后,小男孩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父母发现他整天在学习数学和做科学小实验,即使卧病在床的时候,他也不放过星点儿时间。看着瘦弱的常患病的孩子,父母总是心疼地劝说他休息。
他就是美国物理学家和火箭技术的先驱者――罗伯特·戈达德。
童年在果园的美丽梦想成了戈达德所有生活的支柱。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不断地攻读数学,坚持做实验,到长大些的时候,他居然攻读起物理学家牛顿的着作来。
上大学时,戈达德考入伍斯特工学院。1911年,29岁的戈达德在克拉克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并在这所大学开始了火箭研制工作。
刚开始时,戈达德做理论研究工作,探讨火箭作高空大气研究的价值和达到月球的可能性。1919年,他发表了题为《达到超高空的方法》全文只有69页,是他理论研究的结果。小册子发表了,但没有引起人们的丝毫注意。其实,10年前俄国物理学家齐奥尔可夫斯基也曾做过类似的研究,写过相似的论文,但也没有引起世人的注意。
戈达德在理论研究后,决定进行实践操作,想用成功的事实来证明他的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1922年,戈达德开始了用汽油和液氧做燃料的火箭引擎试验。
1926年冬天,在马萨诸塞州的田野上,戈达德发射了自己制作的第一枚火箭。这枚火箭高约1.2米,直径约15厘米。火箭里的汽油和液氧混合燃料耗尽后,它仍在继续上升,上升高度是60米,时速100公里左右。
火箭技术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中国。发明火药的中国人在13世纪就发明了“飞火箭”,并运用于战争。还有印度人、阿拉伯人、波兰人等也曾研究过火箭技术。但戈达德是第一位设想用火箭或许能载人飞向天外的人。
1929年7月,又一枚火箭在戈达德的家乡飞向天空。它飞得更高,而且载有气压表、温度计,拍摄气压表和温度计的小型照相机。
试验刚刚结束,警察居然找到戈达德,命令他以后不许在马萨诸塞州做试验。
戈达德只好到新墨西哥州一块荒凉的土地上开始新的试验。经过许多努力,他得到一位慈善家馈赠的一笔钱,他的试验才得以维持。
在这里,戈达德制作更大型更成功的火箭。他的火箭有燃烧室,因用汽油和超高压的液氧作燃料,燃烧室的壁能保持冷却。戈达德还发明了控制火箭飞行方向的转向装置,使火箭沿正确方向飞行的陀罗仪等。
1930年到1935年的时间里,戈达德发射了数枚火箭,火箭的速度最高达到超音速,飞行高度达到2.5公里。
但遗憾的是戈达德的研究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只给过他一小笔预算,让他设计飞机在航空母舰起飞时用的一种小型火箭。
戈达德在默默无闻中,靠自己的毅力和勤奋发明创造了火箭,是美国第一枚火箭的宇宙时代的开创者。
戈达德虽在美国没有受到重视,在德国却有一批推崇者。他们用戈达德的原理制成了v2火箭,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威力。
二战结束后,美国科学家向德国科学家请教火箭制造的技术,德国科学家目瞪口呆,你们不知道戈达德吗?我们是用他的原理研究和制造火箭。他是我们的老师。
美国科学家震惊后再去寻找戈达德时,一切都晚了。1945年8月10日,戈达德已经离开了人世。
药学家的事迹材料范文篇2
激光素有神奇光之称.如今,你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激光就在我们身边:激光唱机的动听乐曲不断回荡在楼宇之间;激光影碟机悄然走进了千家万户;商场里商品贴的是激光防伪标志;激光照排则包揽了所有的报刊杂志.我们远隔千里就可以同亲人朋友通话,也是激光的功劳,因为光纤传送的正是激光.激光雕刻细致入微,精确无比,可在钢板,水晶等高强度材料上雕刻,广泛应用于工业打标,激光成型,礼品标牌.
梅曼,美国物理学家.
1960年5月15日,在休斯公司的一个研究室里,年轻的美国物理学家梅曼正在进行一项重要的实验.他的实验装置里有一根人造红宝石棒.突然,一束深红色的亮光从装置中射出,它的亮度是太阳表面的4倍!这是一种完全新型的光,科学家渴望多年而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光,它被命名为laser,是英文"受激辐射光
放大"大缩写,这就是激光.产生激光的装置被称为激光器.激光和激光器的问世,被称为20世纪最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
1960年梅曼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可实际应用的红宝石激光器.
它标志着激光技术的诞生.
近年来,激光技术发展的速度十分惊人,应用的范围不断拓展,如激光保鲜,激光育种,激光医疗,激光美容等等,已成为科技人员研究的热门领域.
过去,人们还在为常温下蔬菜保鲜绞尽脑汁,现在激光已经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比如蔬菜远距离运输,装运前用激光扫描一次就够了,途中十天八天仍新鲜如常.原理很简单,激光能量大时就抑制了蔬菜生长.反之,其能量适合它的生长条件即可催生,所以激光育种又推广开了.用激光照射种子能够引起作物的性状发生变异,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红宝石激光器
在医疗方面,激光也崭露头角.如果你患了近视又不愿意戴眼镜,激光可以解除你的烦恼.用激光做眼科手术快捷又安全,激光束可以聚集到比针尖还小的范围内, 丝毫不会损伤发病区以外的正常组织,而且手术的时间极短,大约不到千分之一秒.如果患了胃结石,胃息肉,以往要开刀,现在只需从口腔中插一根管子进胃,用激光将结石炸碎,将息肉烧掉,短期内即可痊愈.治疗肿瘤也是激光的拿手好戏.可以说,在众多医疗领域都有激光的杰作.
现代生活,人们越来越追求美,于是,激光美容应运而生.当有的人为脸上的疤痕,色斑而烦恼时,激光可以为你解忧.这种激光治疗系统利用皮肤中不同颜色的组织对激光波长的选择吸收的特点,在基本不破坏正常组织的情况下,对皮肤中的黑色素在极短的瞬间用极高峰值的脉冲激光进行照射,使之发生迅速的热膨胀和粉碎,最后由吞噬细胞运走并排出体外,疤痕和色斑就会慢慢消失.
激光站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必将照亮我们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
药学家的事迹材料范文篇3
安培(ampére,andré-marie,1775—1836)是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1775年1月22日生于里昂一个商人家庭。父亲为他安排了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学习的环境。
他自幼聪明好学,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尤其是在数学方面有非凡的天赋。
12岁学习了微积分,13岁发表关于螺旋线的论文。18岁时,除了拉丁语,还通晓意大利语和希腊语。他不仅钻研数学,还研究物理学和化学。在化学方面,他最先预见了氯、氟、碘三种物质是元素,还独立地发现了“阿伏伽德罗定律”。
?安培最重要的贡献是在电磁学方面。1820年7月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国科学家阿拉果8月在瑞士听到这一消息后,9月初回到法国立即向法国科学院报告了这一最新发现。善于接受新的研究成果的安培,怀着极大的兴趣,第二天就重做了奥斯特的实验,并于9月18日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第一篇论文,报告他的实验成果。接着又在9月25日、10月9日提出了第二篇和第三篇实验报告论文。在这三篇论文中,包括了电流方向和磁针偏转方向关系的右手定则;同向直线电流间互相吸引,异向直线电流间互相排斥;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与磁针等效,等等。安培又用了二、三个月的时间进一步研究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把精巧的实验和他高超的数学技巧结合起来,通过四个巧妙设计的实验,得出了重要的结论,这就是:导线中的电流反向时,它们产生的作用也反向;电流元具有矢量性,作用在电流元上的力跟电流元垂直;电流元的长度和相互间的距离增加相同的倍数时,作用力不改变。安培根据这四个实验,导出了两个电流元之间相互作用的公式,即两个电流元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就是着名的安培定律。
安培还进一步探索了磁的本质,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为正确认识物质磁性指出了方向。安培把磁和电流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认识了磁和电的统一。
安培精湛的实验技巧和探索根源的精神受到后人的称颂,他在电磁学方面的重要贡献被麦克斯韦誉为“电学中的牛顿”。
药学家的事迹材料范文篇4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声雷响,雨点就倾泻下来了。
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论闪电和电气的相同》的论文,阐述了雷电的本质,还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使建筑物免遭雷击。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一下子风靡一时,传到英国、法国、德国、传遍欧洲和美洲。
药学家的事迹材料范文篇5
人们总是对不了解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比如遥远天体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于是,人们幻想有一种千里眼,能看清遥远的东西,1608年,千里眼终于被发明出来,这就是望远镜。
这一年,在荷兰的一个眼镜作坊里,一名学徒在玩耍,当他用一前一后两块镜片观察物体时,发现远处的物体离自己很近,受此启发他发明了望远镜。他的老板不失时机地将这一发明转化成商品,并把这一发明献给政府。有了这些望远镜的帮助,弱小的荷兰海军打败了强大的西班牙舰队,使荷兰人获得了独立。
荷兰人对这个发明采取了严密的封锁,但是有关望远镜的消息还是让伽利略知道了,他立刻意识到这种东西的价值和作用。经过细心研究,伽利略也独立发明出自己的望远镜。当这架天文望远镜缓缓扫过天空时,现代科学的帷幕缓缓拉开,有关天文学最基本的事实一个个被发现出来。人们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伽利略发现新宇宙。”
伽利略的望远镜十分简单,它有两个镜片组成,前面的叫物镜,是一个边缘薄中间厚的透镜。具有放大功能。后面的叫目镜,镜片的中间薄周边厚,具有缩小功能。这样两个镜片配合一个圆筒组合在一起,就是一架最简单的望远镜。伽利略用它发现了木星的周围总是有四颗小星陪伴在左右,这就是木星的四颗卫星,又叫做伽利略卫星;他还发现土星好像长着一对大耳朵,那是土星的光环;他还仔细观察了月球的环形山。由于有了望远镜,人们终于知道,天上的银河原来是由无数的星星组成。这些新发现,成为哥白尼日心说的有力证据。
药学家的事迹材料范文篇6
“这些科学家真伟大!他们实在有太多的优良品质了!这是我看了《科学家的故事》”所发出来的感叹。
那是一天,我和妈妈在闲逛,走到了书店。一本花花绿绿封面的书像磁铁一样吸引了我,尤其是那几个大男人威武的站立着。于是妈妈因发现我喜欢那书而买下来了。
“《科学家的故事》”我把书名读了一遍,妈妈若有所思,对我说:“这书你要认真看,尽量领悟出科学家的精神……”我听了,点了点头。
回到家后,我认真仔细的坐在椅子上阅读着这《科学家的故事》,我边读边思考着。书中记载着54个科学家如何研究的故事。其中我对几个科学家的行为比较深刻。
牛顿,相信大家都听过了吧?他是一个举世闻名的伟大科学家,从小就沉默寡言,不爱说笑,整天醉心于科学研究。
有一次,牛顿宴请客人。饭菜准备好后,客人还没来,牛顿就到实验室里去了。客人来后,却不见牛顿出来,大家为了不打扰他,于是自己吃完饭就悄悄离去了。牛顿猛然想起请客之事,马上出去。看见饭菜吃完,自言自语地说:“我还以为忘记请客了,原来我已经陪客人吃过了。”说完,又回去继续研究了。但他却忘记自己还没吃过饭呢!
想起牛顿这样认真的做实验,做的那样如痴如醉,我不禁羞愧万分——每当我做作业时,写着写着,心总会被弟弟玩耍中的笑声揪去,弄得作业总是写得比别人用时间多。
另外,我还敬佩一些不贪恋财富,热爱祖国的科学家。
像居里夫人等,她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镭的提炼方法。可她没有申请专利换取巨额财富,而是毫无保留地公布了这种提炼方法。她还说:“镭不应该使某一个人发大财,而是属于大家的!”
还有钱三强等,他在法国住了11年,发表的研究论文达40篇。这些骄人,优异的成绩为他赢得了地位与名誉。很多同窗好友都认为钱三强会继续留在法国,进一步攀上科学的高峰。然而,前三强并不这样想,他惦念战火中的祖国和在苦难中挣扎的亲人。我想:他一定是认为祖国母亲永远是自己的母亲,所以要为祖国母亲献出自己的一份绵力,为祖国做贡献。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爹亲娘亲不如祖国亲了吧!
这一个个科学家是何等的伟大啊!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长大后像他们一样为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让我这朵小小的花儿为祖国增添光彩。
药学家的事迹材料范文篇7
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古代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根据考古学家的证明,在西汉早期,就已经有了质量较好,纸面平滑质地柔软的纸张,比东汉蔡伦造纸的历史早了三百多年,另外,在史书上东汉之前也有关于纸的记载,所以说,蔡伦不应该是造纸术的发明人。当然,蔡伦在造纸历史上的功劳依旧是不可磨灭的,因为蔡伦的努力,为大家提供了适合书写、价格低廉的纸张,使造纸术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关于造纸术的发明权,曾有过一些笔墨之争,现代考古学的一些发现又使这一争论呈现迷离复杂的情态。但是,笔墨之争也好,考古发现也好,都不能拿出确凿的证据否定蔡伦对造纸术的首创之功。蔡伦因这份首创之功而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今后也将被世人永久地纪念。
对蔡伦发明造纸术的文字记载,管理流行最广的是二十四史之一的《后汉书》中《蔡伦传》的记载。《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记载被人们广泛接受。但是,后来有些人们又对此提出了异议。曾经有人对《后汉书》作者范晔把握史料的忠实与否提出怀疑,认为范晔把造纸术的发明权归在蔡伦名下有玩弄文人笔法、夸大其辞之嫌,根据是范晔著书时所依据的原始史料《东观汉记》中对此事的说法有所不同。
?后汉书》成书于公元424年,这时蔡伦已死去300多年了,范晔著书所依据的主要原始史料《东观汉记》,是汉明帝时由大学士刘珍、班固等编写的国史。前面说过,东观”是东汉时的国家档案馆和图书馆,蔡伦曾主持过对那里所藏史料、藏书的勘定工作。《东观汉记》中也有蔡伦的传记,那是在他死后30年公元151年、曹寿和延笃等奉汉桓帝之命所补充写就的。《东观汉记·蔡伦传》的作者们与蔡伦是同时代人。他们掌握大量事实材料。古时史官们写本朝的国史,会因为政治上的原因而避讳一些事情,将这些事隐去不记,有时会对一些事夸大,但非万不得已不轻易为之,而对于蔡伦却没有这种隐瞒或夸大的必要。所以,《东观汉记·蔡伦传》中所记述的内容应该是真实的可信的。但是,《东观汉记》原书143卷在历代离乱变迁中到元朝就散失殆尽了,现存的只有明清两代的辑录本。《东观汉记·蔡伦传》在清朝乾隆年间编订的《四库全书》中有辑录本。这个辑录本来源于明朝修编的全书《永乐大典》在这个辑录本中,对有关造纸的事情并列了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蔡伦典作上方造意用树皮作纸”;另一种是蔡伦“典尚方作纸”“上方”与“尚方”同义。第一种说法是说蔡伦主管尚方时发明了用树皮等原料造纸,第二种则说他主管尚方时尚方生产制造了纸。两种说法的差异在于是否有“造意”即有没有创造发明,争论就由此引起。
由于原书失传,这种争论只能是场缠不清的笔墨官司但是,这种争论无法动摇蔡伦作为造纸术的发明者的地位。《永乐大典》中并列的两种说法,少字而的讹传可能性远比多字而讹传的可能性大。因为人们抄录古书时,均抱有务求忠实的态度,特别是我们的古人,对典籍的尊重更非寻常,所以不谨而漏字的可能性是有的,但绝不可能去即兴发挥增添什么,除非有确凿证据证明这一点。再者,《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本人对宦官非常仇视,有许多抨击东汉宦官的言论。他即使玩弄文人笔法,也不可能对蔡伦凭空加以赞美之辞。仅此一条,就完全有理由相信蔡伦造纸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
除了对《后汉书·蔡伦传》中文字的争议外,唐朝以来的不少学者对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说法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早在蔡伦之前,汉朝初年或更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人用纸作书写材料了。因而,有人认为他只是在和帝年间督导尚方的工匠大量生产纸张;有人认为他比较懂得造纸技术,从而使纸得以成为皇家制造厂的产品;还有人认为他造的纸比以前的质量高些,加工精细些。这些说法都企图否认蔡伦拥有造纸的发明权。不过小编认为蔡伦是造纸的发明人确实也已经锤实,任何争论无法动摇蔡伦作为造纸术的发明者的地位。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