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好书会让我们领悟好很多道理,一起来写读后感吧,在阅读了优秀的典籍之后,大家一定要学会写好读后感,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读了月亮读后感通用8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了月亮读后感篇1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马克思的这句话我早已铭记在心,可我始终理解得不够透彻,但一本《友情是一棵月亮树》却让我真真正正地理解了这句话的真谛。
?友情是一棵月亮树》这本书的内容包括中短篇童话和中短篇小说,或优美温馨,包蕴情感,感人肺腑,或幽默风趣,深蕴哲理,发人深省,这些友情就像发生在我的身边,或者在我的身上体验过。所以,我如痴如醉地喜欢和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我为他们的和睦而高兴,为他们的矛盾而焦急,为他们的苦恼而苦恼,为他们的勇敢而勇敢……这本书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没有朋友的人是孤独的,而孤独的滋味实在很难熬,要想不做孤独的“小蚂蚁”,就要勇敢地走出自己的小天地。不过也要记住,在你获得友情的时候,在以后交往中,耐心、理解、关怀和分享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你还是会失去朋友,重尝孤独的滋味。友情是弥足珍贵的,正如书题所说“友情是一棵月亮树”,有了友情,就有了朋友的信任,而得到了朋友的信任,就等于得到了一切。友情就等于灵魂,如果你没有友情就没有朋友,没有朋友,你就只能在你无法解决的“拦路虎”面前低头,因为你无法寻求别人的帮助。可见友情是何等的珍贵。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巨人和一个小矮人(鲜明对比),他俩都想找个朋友。
正好他俩偶遇成了朋友。可是,这是多么不方便呀!对方都难以看清对方的面容,而且,相互沟通也是那么不便。但这些对他们来说都不算什么,他俩懂得互相谦让、互相理解、互相关心,在一起相处得是那么和谐融洽,在一起生活得又是那么幸福愉快。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感动了我。想想自己有时会为了贪一块橡皮那样的蝇头小利,而和同学吵得面红耳赤,有时又会为了一句不中听的话而几天不和同学说话;有时甚至还会为了同学不小心推了我一下之类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和同学大打出手,高高在上的我最后使得好多同学都对我是敬而远之。
之前我一直都是不以为然,现在我才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没有付出怎么会有回报。只有用自己的真心才会换来真正的友谊。友情是治疗孤独寂寞的一剂良方,友情是战胜“拦路虎”的绝好方法,友情更是我们快乐的源泉,但愿所有的人都能让友情之花常开不败。
读了月亮读后感篇2
捧起《友情是一棵月亮树》,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口气读到了完。它由八个部分组成:一,感恩的心。二,做诚实的人吧。三,友情是一棵月亮树。四,立志,不如励志。五,寻找生命的价值。六张开梦想的翅膀。七,在幻想的世界里。八,冒险的快乐。每一个部分都有相应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活泼有趣,有的凄美感伤,好像每个故事都拥有着生命。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狐狸阿权》这一则故事。它讲述的是阿权这一只喜欢调皮捣蛋的小狐狸常搞恶作剧,所以使村民们误解了这只心地善良的小狐狸。有一次,它把兵十捉的鱼又放回了水里,更是把鳗鱼给咬死了。之后便看到兵十为他妈妈披麻戴孝,认为是自己害的兵十妈妈没吃上鳗鱼就走了,心里很是后悔。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阿权先偷沙丁鱼给兵十但却害兵十被打,之后它又在暗中送栗子和松口蘑这些食物,而兵十却认为是神灵的恩赐。一天,当阿权又去兵十家时,被兵十碰到,兵十以为阿权又来搞恶作剧便拿着火绳枪把它打死了。后来兵十才明白原来一直给自己送食物的就是阿权,这才追悔不已,但一切都已无法挽回。我读完之后眼眶润湿,心中留下的只有对阿权深深地怜惜。
这使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件事,虽然和它差不多,但是结局是美好的。
有一次,我出了房门后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看见了奶奶那忙碌的身影,我跑过去问:“奶奶,需要我帮忙吗?”“你回头来帮我吃饭就可以了,去洗漱去。”奶奶笑着说。“哦”我欣然答应。盛饭时,我被凳脚拌了一下,碗中的汤汤水水全泼在了奶奶身上。奶奶十分生气,大吼到:“辰辰,你是不是故意的?开玩笑不要开得太过火了!”“不,我没有,我是……”我话还没说完奶奶却已扬长而去,而我更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想想也是,奶奶一天到晚,忙前忙后多辛苦啊,我还要这么不小心添乱。于是,我为了弥补错误就偷偷帮奶奶干家务活。直到有一天,我帮奶奶干活时被她抓到了,在她的逼问下我道出了原委,当时她立马向我道歉,后悔当时没有听我把话说完,而我也表示都怪自己太不小心。你看,如今我们祖孙俩多亲哪!
虽然由于兵十的误解使阿权永远失去了生命,但是他的善良可爱,告诉了我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将会更加快乐。
读了月亮读后感篇3
小米加是个有名的魔法师,但它也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可它从不向困难低头,一直做到成功为止。有一次,米加想把树叶变成铁,之后,居然变成了一张纸。但它并没有放弃,变了再变,变了再变。终于,把树叶变成了铁。我也和它一样努力过,那是暑假时的一天,我妈妈让我画速写,我画得不好,就一直画,一直改,改了几十遍,终于画好了。我这么努力,但没有像米加一样闻名世界,因为我有时遇到困难,还会向它低头。记得有一次,还是画画,我素描3级还没考,老师就叫我画静物,当时我很紧张,心里想:画不好怎么办,会不会被老师骂。我画着画着,画到一半,就下不了笔了,一直生怕老师骂,老师说我画得还不错,可我以经失去信心了。就这样,我失去了一次静物的机会了。
我们在生活中,要向米加学习。它聪明,又爱动手,不像有些人,聪明是聪明,但懒得做事,动脑不动手,再聪明也没用。米加它的意志力很强,无论遭受多少次失败都不后退,把挫折化为力量,我们也一样,不管多难,只要能坚持不懈,相信自己,再困难的事也会成功。一个小鼹鼠都能坚持不懈地克服重重困难,难道我们就不行吗?
读了月亮读后感篇4
大部分人的人生都在做加法,一个个身份,一个个角色,不停地往身上加,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将你困在生活这个大牢笼里,挣脱不得。思特里克兰德却在做减法。他甩掉一个一个身份,如同脱去一层又一层的衣服,最后一抬脚,赤身踏进内心召唤的冰窟窿里去了。
总有这样一个朋友:长得一般,业务凑合,有老婆孩子,勤勤恳恳养家糊口,不爱说话,但如果开口说话,也多半无趣无味——形象就如同一杯白开水,在任何一个社交场合都是角落里不大起眼的人。事实上你肯定有不止一个这样的朋友,事实上你自己没准就是这样的人。
你能想象这个近似于一杯白开水的朋友,突然有一天离家出走了吗?然后等你再听说他的消息时,据说他已经到了巴黎,正从头开始学画画。我觉得这件事情要是放到现实生活里,他没准儿就会被冠以疯子的称呼,但确实周围的人都认为他疯了,疯的不轻啊。但是我觉得是生活中缺少这样的人,才会被人们视作怪物,文中的“我”同思特里克兰德对话中说,如果世界上的人都像你这样做的话,地球就不要转了。但是正如思特里克兰德说的那样,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想。就算敢想,却是不敢做的。因为愧疚,内心的愧疚,对于家庭的愧疚、社会责任的愧疚;因为害怕,害怕别人的闲言碎语,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形象会以怎样的言语传到陌生人的耳朵里、害怕自己会变得穷困潦倒,成为众人的笑柄,害怕失去,失去现在已经得到的一切。
但是毛姆却写了这样一个人。在留下一张内容为“晚饭准备好了”的纸条之后,他抛开自己已经拥有的身份、地位,离开了自己结婚20--年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去了巴黎。那一年他40岁,住在全巴黎最破旧的旅馆,身上只有100块钱。如果到这里,你以为作者是要说一个追寻梦想,经历千辛万苦最终成功的励志故事的话,那就忽略了主人公的年龄了,他不是20出头的小伙子,是40岁!环顾四周,40岁的人们在做些什么呢?我不了解。中年的人们要么依旧碌碌无为,但是谁也说不准之后会变成怎么样;要么已经攀上事业的高峰,谁又肯放下塞到嘴边的肉呢?说到底是名利在作祟,让人们畏惧不敢向前走的是已经得到的名利。
文中写中年追梦的不只思特里克兰德一人,还有那位老医生,在快要进入事业的高峰的时候,毅然决然地去到小岛上当个小医生,很不多人不理解,更多的人说他的了精神病。他没疯,他只是跟着心走,追逐梦想。这里的梦想不是别人说的梦想,而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的人是可恶的又是可恨的。他的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自私,没有责任心。但他们又很无辜,因为他们的眼里岂止没有别人,甚至没有自己。他们不是选择了梦想,而是被梦想击中。用思特里克兰德的话来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他们做了一般人不敢做的事,多少人在死前后悔,要是自己也迈出了当时想跨出去的那一步,之后的人生会有怎样的不同?如果说他们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就是他们比别人更服从宿命。梦想多么诱惑,多么妖艳,人们在惊慌中四处逃窜,逃向功名,或者利禄,或者处在求功名利禄而不得的怨恨之中。但是思特里克兰德拒绝成为大众。
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现实与卑微;而月亮则象征了崇高。两者都是圆形,都闪闪发亮,但本质却完全不同,或许它们就象征着理想与现实。满地都是六便士,思特里克兰德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我不敢说我看懂了这本书,但是谁都有选择自己如何生活的权利,不论是选择“六便士”还是选择“月亮”,都没有什么不对。
读了月亮读后感篇5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关于梦想与追寻的书,小说讲的是,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巴黎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贫病交加,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几乎一命呜呼。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他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
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全世界都在追逐着梦想,斯特里克兰德却在追逐他的噩运,更准确的说是一个被梦想俘虏的人在追逐自己的噩运。别人的人生是在不断做加法,他却在做减法。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斯特里克兰德拒绝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国人”,他甩掉一个一个身份,如同脱去一层一层衣服,最后一抬脚,赤身踏进内心召唤的冰窟窿里去。小说里的那个“我”问他:“难道你不爱你的孩子们吗”?他说:“我对他们没有特殊感情”;“我”再问他:“难道你连爱情都不需要吗”,他说:“爱情只会干扰我画画”。别人也许会同情他的穷困潦倒,他拿起画笔时,却觉得自己是一个君王。这样的人当然可恶。他的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自私,没有责任心,不屑和“社会”发生任何关系。但他又很无辜,因为他的眼里岂止没有别人,甚至没有自己。他不是选择了梦想,而是被梦想击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如果说他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就是他比别人更服从宿命。梦想多么妖冶,多么锋利,人们在惊慌中四处逃窜,逃向功名,或者利禄,或者求功名利禄而不得的怨恨。但是斯特里克兰德拒绝成为“人们”里面的那个“们”。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子定格在查尔斯的最后时光。一个太平洋孤岛的丛林深处,一间简陋土屋里,那位因病而毁容的老人,坐在自己描画的满墙壁画中,聆听波涛汹涌的颜色——对,那时他已经失明,只能聆听颜色,金色是高音,黑色是低音,白色是微风,红色是尖叫。我承认,此情此景不能唤起我丝毫的怜悯,因为心中唯有敬畏——骇然与敬畏。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宁静。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胜利。虽不信神,我想这就是那个人们应当在胸前划一个十字架说“阿门”的情景。
他的头脑里只惦记一件事,仿佛生来就是为这件事而来。他为了能做到渴望的这件事,可以抛弃一切,完全出自内在的激情和热情,有种“时不我待”的契机,如若不去做这事就会感到时时不安与惶恐,完全没法生存及生活下去。可以说,他的整个身心全都被这件事给拽住了,就像他给自己挖了一个洞,有东西拉着他下去,不受自己思想控制。你可以说他“六亲不认”、“太自私了”,但他确实是在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一件一生未完成的重要事情。他厌倦自己的碌碌无为、按部就班,当别人问他是否会想以前,他笑笑,“我不想过去。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永恒的现在。”
原来,这世界上有一种人,活着只为追求真理,而这真理就是那些自己认可并喜欢的事情。而心心念念做喜欢的事情,什么时候启程都不晚,也许某时像有人指引一般,让你靠近,明白自己来到这世上真正的意义。
斯特里克兰德的人生只能作为理解他作品的一个入口,却不具任何普遍意义上的借鉴价值。相对而言书中真正聪明的倒是二流画家戴尔克?施特略夫,他知道自己不具开创性的绘画才能,便专心画画糊口。他有自己的画室,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也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他完全明白创作的痛苦,“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
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当然,故事里他低估了斯特里克兰德的天才的破坏力,但这只是情节的偶然,不是施特略夫的必然。
施特略夫虽然艺术才能极其平庸,他自己本身只能画些庸俗的题材,水平很一般。但是他能欣赏思特里克兰德的天才,感受到思画中蕴含的艺术之美,即使这种艺术之美还未能被当时的主流审美情趣接受。出于对美本能的向往,他无私地资助思,帮助他。他虽然是个平庸的画家,但是在为人上却有伟大之处。他自己无法创造美,但是他那种欣赏美的才能以及对人的热忱正直,让他变得伟大而不平庸。这是普通人而能伟大的典型例子。我很喜欢他,因为我觉得这是才智普通的人能做到的最高境界了。才能是天赋,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但是性情和品味确实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达到的。
施特略夫曾说过的一段话:“为什么你认为美——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会同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随便便地就能够捡起来?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创造出来。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毛姆让施特略夫这样一个毫无才能的画家来讲这句话,表现出一种特别的张力。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如何超越平庸呢?就是要有勇气去感受体会想象那些天才所经历的思想折磨啊!
斯特里克兰德和施特略夫这两种人生,一个是伟大的不幸,另一个是平庸的幸福,如果一个人能够选择的话,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却在选择的同时又都对遥远的伟大趋之若鹜,不断幻想非凡的莅临。但要知道,“伟大”实在是一条灵魂的不归路。如果狠不下心来伤人伤己,那还是施特略夫的路走得更容易些。但即使是施特略夫,因为理解了美,意识到了天才的可贵,也不得不忍受无穷的屈辱与折磨来完成他的理想主义。到最后,真正的理想与结果根本无关,就好象斯特里克兰德必须画画,哪怕失明;而他画画这件事却与画根本无关。
月亮和六便士,理想与现实。正像毛姆说的那样,如果你忙于在地上寻找那六便士,你便不会抬头看天,也便错失了那月亮。”月亮”是美好而遥远的,就像人们追寻的梦想,但追寻的过程也许孤苦,甚至最后会一无所得;squo;六便士squo;象征着世俗、琐碎的生活,但也有其存在价值。你的要的究竟是squo;月亮squo;还是squo;六便士squo;?
读了月亮读后感篇6
毛姆的文字有太大的魅力,总是吸引着我不断的往下看,看到最后一页的时候,突然脑子里一个声音在说:“你应该再看一遍,认真、仔细、慢慢的看一遍。”
书的封皮上写着,“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其实,当你看完整本书的时候发现,全书没有一处提到六便士,但又时时刻刻在透露着关于“六便士”的问题。我时时刻刻都怀揣着去远行的想法,然而总是被各种各样的“在乎”缠住脚,怎么也挪不动脚步。世界上肯定还有千千万万和我一样有诸多想法的人,绝大部分应该也是像我一样被各种各样的“在乎”缠身,无法动身。懦弱,大概就是我们冠于自己的代名词,家庭,朋友还有那每一份可怜的“六便士”无一不牵绊着我们。斯特里克兰果真就像毛姆所写的,他在决定画画之后,像灵魂出窍,像被强大的恶魔附身,像在全世界之外,又像全世界都是他一个人的。我们大概永远也做不到像斯特里克兰一样,全然不顾周遭的世界以及世人各色的眼光。所以在遇到像斯特里克兰一样的人时,我们有的不仅是羡慕还有佩服,他们有我们所没有的勇气,还有放弃全世界的决心。我都觉得文中的“我”在很多时候是对斯特里克兰充满了嫉妒,喜欢又嫉妒,正因为“我”做不到他那样不屑一顾的态度,所以才在很多时候被愤怒占据整个身心。前两天看了冈仁波齐,那时觉得没有信仰的人可怕,但有信仰的人更可怕,画画之于斯特里克兰就像朝圣之于那些藏民们,斯特里克兰在决定了要画画之后,就一直在朝着自己心里的神山前进。心中有且只有这么一个念头,他最终成功了。
而我们在这“六便士”的地域里越陷越深。
读了月亮读后感篇7
?鼹鼠的月亮河》的作者是中国的王一梅,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叫米加的鼹鼠。鼹鼠米加住在月亮河,月亮河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
米加独自走在里家的路上,月亮石是他唯一的行李。他向陌生的田鼠借宿,然后遇到了一位热心的卡车司机。卡车把他带到了一个名字叫做“书城”的地方。
米加遇到了一个叫做咕哩咕的人,他是一位贫穷的魔法师。米加被咕哩咕的魔法吸引住了,决定拜他为师。咕哩咕原来是一个住在山上的魔法师,但是有一天他把鸟窝变成了帽子,把帽子变成了鸟窝。从此以后,他在山上再也住不下去了。
咕哩咕把月亮石变成了鸡蛋,这样,米加才可以专心学习魔法。米加真的学会了几个简单的魔法,比如把纸片变成树叶。但是,米加还是不满足。
咕哩咕和米加在黑熊剧院演出,他们的演出很成功。电视台的鹦鹉小姐采访了他们。当鼹鼠米先生和米太太在电视上看见自己儿子的时候,他们开始为有这样的儿子而骄傲。
在一个月圆的晚上,米加在月光下设计洗衣机。他的月亮石又恢复了原样,他在月亮石里看见了鼹鼠尼里。他给尼里写了一封信,发誓一定要发明出洗衣机。米加送给咕哩咕一顶新的帽子,帽子旁边还点燃了一支蜡烛,咕哩咕决定不再演出,他用变出来的零件和米加一起实验洗衣机,发明有了不小的进展。为了买回真正的零件,米加和咕哩咕决定再演出一场,可就在这次演出的时候,咕哩咕一不小心把米加变成了乌鸦。
我觉得这本书特别有意思。米加变成乌鸦以后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呢?我期待着看下一集。
读了月亮读后感篇8
读完《无声的歌儿》,我马上就喜欢上了它。它让我在童话的世界中享受着童趣,感悟着责任的意义。
星孩和云孩来到男孩小蝌蚪的身边,把远在异国他乡的爸爸和妈妈的信儿送到,从此,男孩小蝌蚪听懂了世界上最美丽的一首歌——无声的歌儿:勇于承担责任。
“责任,责任……谁答应它的呼唤,将成为最幸福的人。”“责任,责任……谁拒绝它的呼唤,将变得懒惰愚蠢。”这无声的歌,也唱进了我的心坎里,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是啊,万物都有自己的责任。工人的责任是坚守住自己的岗位,生产出满意的产品;医生的责任是医治病人,为他们解除病痛的折磨;老师的责任是关爱学生,为他们传道解惑;学生的责任是认真学习,不断汲取丰富的知识……
然而纵观我们班,总有那么两三个人,天天不写完作业,老师想尽各种方法:或苦口婆心地晓之以理,或罚他们蹲到教室后面补作业,拉进办公室写,或写保证书,可都无济于事,以后的日子照常不写。问他们回家干什么了,不是看电视就是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就是把学习丢脑背后了。那是他们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他们已经被贪玩冲昏了头脑,完全忘了自己是一名学生,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学习!
试问一下,做作业真的是一个学生的责任吗?我觉得,是真的。父母抚养我是父母的责任,成年子女孝敬父母也是责任,老师教导我们同样也是责任。可我做作业这么小的责任怎么比得起父母抚养我的责任呢?难道我连这么小的责任都承担不起?如果我没学好本领,长大后一事无成,我又怎么尽我对父母应有的责任呢?那我不就是辜负了父母对我所尽的责任。
承担责任,会使我们更有上进心,会树立自己的抱负,确立自己的思想。因为那一份责任,我懂得了学习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未来……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月亮石读后感5篇
★ 弯月亮读后感6篇
★ 救月亮读后感7篇
★ 折月亮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