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名著理论的领悟,读后感是常见的一种文体,中小学是阅读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要让孩子们多读书,下面是推荐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意志卷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意志卷读后感篇1
任何人的成功必有条件,成吉思汗的成功条件是我们无法复制的。
第一,成吉思汗崛起时,正是蒙古草原各部、中原王朝和西亚各国处于没落之时,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与他抗衡。
第二,成吉思汗的成功更多要归功于他有一支所向无敌的蒙古兵团,这支蒙古兵团有着显著的机动性,使得他们对千里奔袭、闪电战等一系列快速作战方式驾轻就熟。在那个时代,天下战争,唯快不败。注意,成吉思汗兵团只有在游牧民族中才能产生,所以很多民族无法复制。
第三,成吉思汗个人的素质。
谈到成吉思汗,第一个让人想到的就是用兵如神。的确,成吉思汗一生亲自指挥的战役有百余次,吃过的败仗不超过三次,这让很多军事家惊羡万分。然而,成吉思汗的用兵是天赋,天赋是学不来的。他能在混乱的战场上,一眼就看到敌人的弱点,这种技巧,没有几人能学得来。
对忠诚特别看重,是成吉思汗个人素质中的一大特点。只要他认可你的忠诚,就会委之以重任。
自我控制,也是成吉思汗难能可贵的素质之一,这是很多人都缺少的素质。他见丘处机大为失望时,却没有表现出来,这就是自我控制。
对敌人冷酷无情,或者说,恩怨分明,应该是我们向成吉思汗学习的又一个素质。一个有原则的人才能做出事业来,老好人永无出头之日。
当然,成吉思汗的成功密码中也有不可取的地方。很多人都把成吉思汗的组织能力当成圣经,其实,我们前面早已说过,“十进制”的组织方式是落后的,现代管理学认为,一个人管理的极限是4—5人,而不是10人。所以,要学成吉思汗的组织能力,不如随便找本现代管理学书籍来看,比他要高明一百倍。
自成吉思汗死后的几百年里,深受其害的各路人马,欧洲人、俄罗斯人都对他口诛笔伐,用他们的思想把他塑造成一个冷酷无情的屠夫。这对成吉思汗是不公平的,至少没有辩证地看问题。世界征服者名单中,亚历山大、恺撒、拿破仑,哪个不是杀人千万,血流成河,这是历史的局限,也不必单单揪着成吉思汗不放。
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重新塑造了世界,在此之前,你很难想象,从亚洲腹地到欧洲,会有一条人走的路。
他不仅是蒙古民族的英雄,而且还是人类的英雄,纵然不去狂热崇拜,也要理性地正视他。因为他是人类的巅峰状态!
意志卷读后感篇2
尊敬的马克思说过哲学家的任务是改变世界,但问题是如何改变世界。伟大的毛主席也说 ( 显然是沿用列宁的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家认为哲学家的无用就在只会空口说白话,只说不会干。那么现在就这么认为吧!再看问题是改变世界人类的特点之一就是有自由的意志去创造发现,创造显然是实践的一种,而且属于高级形态的实践,因为人们已经不再是盲目的为生存而生活,而是有目的的并且先有目的的原形在思想中,然后去实现它。创造之所以是创造就是缘于人类把其勇敢、勤劳、智慧等融入自己的生产之中,而决定这一切乃需要高级的思维能力。
尽管现实本身有许多不让人满意,但大家对人的判断的标准仍然是智力水平的高低,到我们实际中就是学历的高低,好像把老命栓在一张四四方方的纸上。
总而言之,人的实践多是由思想所起决定性判断作用的。这是思想的特殊性,有些时候人们宁愿身体不舒服,但思想满足了就好了(如阿q之精神战胜法)。思维的能动性、特殊性以及作为高一级的意识形态,完全可以让其他的东西黯然失色。
读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所要做的是要把自己的表象世界和意志世界统一起来,想要追求远大的目标,必须有持久的信念和有效的行动。
意志卷读后感篇3
叔本华认为,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认识本质,包括自我和世界的本质。他说:“我们决不能从外面得到事物的真正本质。无论我们怎样进行探究,我们只能得到印象和名称。我们就像一个人绕着城堡走来走去总找不到入口,只能有时粗略描绘一下城堡的外观。”“让我走进里面去。如果我们探索出我们自己心灵的本质,我们也许就有了开启外部世界的钥匙。”
世界的定义
世界是什么,世界就是人的表象,这是一条适用于一切有生命、能认识的生物的真理。人所认识到的一切事物并不是本身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人的表象,也就是意识中的东西。世界上的事物是相对于人而存在的。是依赖于主体的。比如人看见的太阳,其实并不是太阳,而是看见太阳的眼睛,是人的意识。叔本华的这种认识论强调了人的主观意识,而否定了一切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
世界的主体
那么,作为认识世界的主体的人的本质,在叔本华的哲学体系中,就是意志。人的真正存在是意志。“意识仅仅是我们心灵的外表,我们对于心灵正如我们对于地球一样,不认识内部,只认识外表。”潜伏在有意识的理智之下的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意志,是一种奋进而持续的生命力,是一种自发的活动,是一种欲望迫切的意志。理智有时似乎可以引导意志,但是仅仅像一个向导引导他的主人而已;意志“是一个勇猛强壮的瞎子,他背负着一个能给他指路的亮眼的瘸子”。我们并不是因为发现了欲求某个事物的种种理由才去欲求这个事物,而是因为欲求某个事物才去寻找欲求它的种种理由;我们甚至还苦心经营了种种哲学和神学掩饰我们的种种欲望。所以逻辑是无用的:没有人靠逻辑说服过任何人;连逻辑学家也只是把逻辑作为收入的一个来源而已。要说服一个人就必须迎合他的自身利益;他的欲望、他的意志。请注意一下我们对自己的胜利记得多么久,对自己的失败忘得多么快;记忆力是意志的奴仆。一般来说,智力或由于危险,如狐狸,或由于需要,如罪犯,而发展起来。但是它似乎总是服从于欲望,是实现欲望的工具;当它要取代欲望的时候,混乱就随之而来了。最容易犯错误的莫过于仅凭思考行事的人了。
意志
因此,意志是人的本质,也是世界的本质。作为人和宇宙之源的意志并不是一种具有某些固定性质和特征的东西,它是一种纯粹的倾向,没有任何原因,没有任何基础,也不服从任何目的,是一种绝对自由的意愿。
意志卷读后感篇4
?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的代表作品,书中叔本华的思想晦涩难懂!有一个有去的故事足以证明:在叔本华当柏林大学教授的时候与黑格尔在同一时间授课,结果,每次黑格尔的课堂都座无虚席,而叔本华仅有两三个学生!
?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表述了叔本华的主要哲学思想:人生即意志之表现,意志又是无法满足的渊薮;而人生却又总是去追求这种无法满足的渊薮。所以,人生即是一大痛苦。世界是意志的,是一个痛苦的世界。
这本书中叔本华对幸福和痛苦的认识,最能打动我,让我对生命价值,对痛苦和幸福含义有了不同的理解!虽然这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思想,是对世界的消极认知,但对于我来说,透过这种思想,我对人生的追求有了更深的认知!
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和无聊。痛苦即未曾满足、受阻抑的欲求;而若意志达到其目的,即为满足、安乐和幸福。生命意志的特性就是无休止的、盲目的欲求,现有的欲求被满足,新的欲求又产生了。所以,人生来就是痛苦的。另一方面,意志被满足而得的幸福也只是相对的、暂时的,相对是说幸福只具有消极或否定的意义,即它以欲求的不被满足为先行条件,不满足的痛苦被满足所消除。从痛苦中被解救出来,这就是幸福。幸福建立在各种纷繁复杂、纠缠不休的欲求的痛苦的基础之上,先行的不被满足的痛苦越强烈,满足后的幸福也就越强烈。可以说,没有痛苦就没有幸福,并且幸福的程度取决于痛苦的程度:满足带来的幸福感只是暂时的。因为,意志的本性就是无尽的冲动,当一个欲求被满足后,它又开始新的欲求,新的欲求会产生新的痛苦。
痛苦是根本的、永久的,而幸福是暂时的、相对的。人们消除痛苦的努力,()除了改变痛苦的形态之外,对痛苦本身毫无影响。即使在消除某一形态的痛苦上获得成功,但其代价是立刻又有更多的其他形态的痛苦接踵而至。而且,痛苦暂时被幸福所代替的同时,无聊又会紧随幸福,占据人的头脑,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的之间来回摆动。由此可知,人的生命就是不停地追逐新的欲求,而这种追逐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但从生到死,每个个体的人都在忙碌的为此奔波着。这就是人生的真谛。
意志卷读后感篇5
如果按照叔本华的思想看,人生就是一种痛苦,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生存意志越强,人就越痛苦。要摆脱痛苦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抛弃欲求,否定生存意志。那么,我想问,人类生存的价值在于什么?如果人没有欲求,没有对欲求的痛苦,那么人还是人类吗?人类和其他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而且,如果为了摆脱痛苦而抛弃欲求,否定生存意志,那么作为人类作为动物,本性的生存欲望要被摒弃,那么人类这种高智商动物还能长期存在下去吗?
我想,既然自然赋予我们动物的天性,又使我们作为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者,那么我们就应该遵从自然规律给我们的本性!为了欲求而痛苦,应该被视为是一种人的必然经历。试想,如果人没有欲求,没有痛苦,那么人生就会平平淡淡的过去,没有喜怒哀乐,会使人生变得无聊,而这种无聊所带来的痛苦远比欲求带来的深!因此,接受这种欲求带来的痛苦,用乐观的心去对待这种痛苦,那么也就没什么可失望的了!
我想说,既然生命意志体现为永无止尽的欲求、永无止尽的为了生存而挣扎,并且这一切必将以失败和死亡告终。那么,我想问,这死亡的之终极原因何在?当然,还是意志!如果说意志是蕴藏于这世间万物之中的本质,那么,它将是混沌不明的,因为这世间充斥着很多矛盾——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所以,就不能说意志只是欲求着开始,因为它同样欲求着终结。所以说,人生意义不能仅仅体现为生存意志,还应该体现在其他方面,诸如认知和情感。通过意志、认知和情感的结合,人生才会丰富多彩,才会更有意义!
我认为,幸福感并非像叔本华在这本书中所说的那样无力!虽然痛苦一生无法解脱,但是,在人的欲求满足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幸福感是非常强烈的,之后,才是空虚和无聊。与其说人是追求着物欲,倒不如说是追求着对幸福感的渴望。即使强烈程度比欲求得到满足时的幸福弱得多,渴望也是一种幸福。但是人的欲求又是痛苦的,是伴随人的一生的。所以说,人生奋斗的过程是有苦有乐的,不能只看到、放大人生的痛苦,更应该看到人生的幸福,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为哲学家叔本华最著名的代表作,哲学思想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叔本华一生的道路坎坷,哲学界对他和他的著作的封杀丝毫没有动摇他追求真理的心。虽然我不能全部接受他的思想,但在读这本书时,我能感受到作者灵魂深处的强大力量,为他对自己思想的坚持,对哲学不懈努力感到敬佩!叔本华之后,佛洛依德和尼采等很多哲学家都或多或少地继承了他的理论,使得叔本华的思想得到发现,得到认可,得到传播。正如这位倔强的哲学家为这部悲观主义巨著做出的最乐观的预言,“这部书不是为了转瞬即逝的年代而是为了全人类而写的,今后会成为其上百本书的源泉和根据。”
致敬叔本华!
意志卷读后感篇6
自12年大学毕业以来,身体就被工作霸占,灵魂也为社会所累,没有再静下心来阅读几行几页,更别说留下只言片语,渐渐地将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丢失,个人也如行尸走肉般于浮躁和无知中恍惚前行。今天,丁酉年立夏,终于下决心逼自己重提尘封的彩笔,重拾昔日的习惯,以书评的形式记录下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感想,些许感悟,与所有期待灵魂交流的读者共勉!
成吉思汗,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如大海般广阔如宇宙般响亮的称号,从诞生之日起就被世世代代所传颂。由于从小酷爱历史,崇拜英雄,我从上小学开始就对他有了懵懂的印象:战神,伟人,大英雄。之后断断续续看了很多关于他的书影音,如俞智先的小说《成吉思汗》及同名电视剧,《元朝那些事儿》及其他报刊杂志上的记载,包括度阴山的此书,让我对他有了全方位的、更深入的了解,对他的感情也从最开始的崇拜,到后面的义愤、痛斥,再到最后的尊敬、认可。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很多难能可贵的品质,并付诸自身,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是有大志。所谓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有志向是任何个人成功的先决条件。成吉思汗作为蒙古皇族乞颜部后裔,从小立有大志,不论是童年时代富足的生活,青少年时代艰苦的磨练,还是成年之后东征西讨的岁月,被王汗击败后仅剩19骑共饮班朱尼河水的绝境,都未能让他放弃理想,反而越挫越勇,蓄势待发,一举战胜强大的克烈部,奠定了统一蒙古草原的基础。生活在物欲横流、娱乐至死、纸醉金迷的年代的我们,有多少原本优秀的青年才俊抵御不了社会形形色色的诱惑,或纵情于声色犬马,或痴迷于游戏网络,或沉溺于花天酒地,于温柔乡中消磨了理想,丢却了志向,浑浑噩噩虚无度日,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真是可悲可叹可怜可恨。
其次是有坚强意志。意志不仅体现在对成功的追求,还在于对自身的克制。草原第一美人孛儿帖被蔑尔乞人虏去后,成吉思汗虽痛失新婚爱妻,但没有鲁莽行事,而是图长远之计,联合克烈部、札答兰部,突袭了蔑尔乞人,成功夺回了孛儿帖。在王汗处共事时,面对王汗独子桑坤的多次挑衅,均能不动声色,克制容忍,换取了自己的生存与壮大。即使到后来灭掉强大的花剌子模后,面对期待已久的长春真人丘处机的直言不讳,不仅没有因为触犯自己的权威而杀害他,反而与丘处机结成了好友,谱写了一段君臣佳话。反观我们,有时候自制能力太差,一句话就会怒发冲冠,一件事就会嫉恶如仇,结果只能是自食苦果。特别是对于自己的领导,一时挨了批评,受了委屈,就会口不择言,图一时之痛快,隐无形之祸患,最后只能是呜呼哀哉!
再次是注重团结。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任何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要有自己的团队。从一开始的四弟(哈撒尔、合赤温、帖木格、别勒古台)、四杰(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木华黎),到后来的四獒(哲别、速不台、者勒蔑、忽必来)、四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以及纳牙阿、失吉忽秃忽等将领,无一不心甘情愿的追随在成吉思汗周围,成为了成吉思汗丰功伟绩的实际缔造者,这也充分说明了成吉思汗在维护和保持团结方面所作的努力,才赢得了众星捧月、众望所归。对于生活中平凡的我们,或许没有机会建立伟大功勋,更没有机会青史留名,但若想要在有生之年证明自己,干出一番成就,就必须要深刻领悟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用好身边的资源,处理好人际关系,交真心的朋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别人、感染别人,共建未来,共创辉煌!
最后是善于创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创新,社会才能发展,人类才能进步。成吉思汗创建了蒙古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制度,颁布了法律《大札撒》,创造了蒙古文等,把一个的野蛮落后的游牧民族塑造成一个强大的法制的帝国,无疑成为蒙古人历史上最伟大的人,也是华夏民族史上的英雄天骄。作为现代社会的我们,知识更新换代日益加速,若不主动创新,主动学习,不久就会被时代所淘汰,被社会所遗弃。所以。必须勇于创新,敢于立足于时代浪潮之巅,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当然,成吉思汗还有其他的诸多品质,诸如孝顺、勇敢、武功盖世、谋略过人。更有很多为大家诟病的缺点,比如野蛮残暴、忘恩负义、践踏生命、摧毁文明等等。然而,世上本就没有完人,即使是孔子、王阳明等所谓的完人,其创造的儒家思想、宋明理学,对国人精神上的桎梏和枷锁,比起纯粹的杀戮,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正确看待历史,客观臧否人物,看成败、鉴得失,汲取历史的营养,促进自己的成长,才是读史的最大意义!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