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优秀的事迹材料能够产生宣传典型,评选先进的作用,具有感染力的事迹材料是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推荐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矿典型人物事迹材料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矿典型人物事迹材料篇1
在2003年抗击sars的战斗中,钟南山主动要求承担广东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较早确立了广东的病原,并率领团队总结出“三早三合理”的诊疗原则,成为抗击sars的领军人物;他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主动向国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介绍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正确措施,维护了祖国的声誉。
他积极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专家门诊,为患者服务;他坚持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教导学生“学本领和学做人相统一”,以身作则弘扬“医德就是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的价值观。
扩展资料:
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1959年9月,在首届全国运动会上,钟南山以54.4秒的成绩夺得男子400米栏冠军,创造了当时的全国纪录。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现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矿典型人物事迹材料篇2
__,女,现年66岁,中共党员,是一名极其普通的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她默默无闻地恪守着“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在漫长的三十三载岁月中,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地侍奉于婆婆身旁,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料。她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做出了表率,赢得了邻里和亲朋好友的称道,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现代孝廉”的典范形象。
原本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原丈夫在部队,自己在家操持家务,侍奉公婆,养育儿女,其乐融融。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丈夫在部队突然患病,于1979年去世,公公也于1981年病逝,所有的家庭重担一下子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多重的打击并没有击垮这个女人,这时的上有婆婆,下有三个儿女,为了更好的照顾婆婆和儿女,她与小自己七八岁的小叔子结了婚,一起侍奉着婆婆。
婆婆出生于1921年,自丈夫去世后身体就一直不太好,为了能让婆婆活的更开心,总是耐心的开导她,见她心情好了以后才去干农活,一日三餐也总是按时做饭,做好饭后总要先给婆婆盛好饭,让她先吃,然后儿女们才可以吃。谁知好景不长,在2006年,婆婆突然得了中风,俗话说:“病起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那时的农村,治疗中风尚无良方,只能靠吃吃一些中草药来延缓病情的蔓延,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年底就开始卧床不起,也就开始了漫长的护理。随着病情的加重,婆婆吃饭、喝水、大小便,完全不能自主。为了让婆婆吃得卫生、吃得不可口,每次做饭,双手都洗得干干净净,米淘过多次,菜反复择洗才能下锅,然后端到床前一口一口的喂。由于长年卧病在床,大小便完全不能自主,为保证婆婆的床铺干燥,隔一二天就要给婆婆换洗床铺,开窗通风;尤其婆婆要洗澡就成了最头疼的问题,当家人都不在家时,只能自己一人给她慢慢擦洗,特别是婆婆的大小便经常弄得整条裤子都是,这时是她最难受的时候,常常是澡未洗完自己就已经呕吐得不行了,即使这样,硬是没吭一声,一直坚持到婆婆去世。
在__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的病情虽然没有好转,但却生活得很舒心,婆婆于2013年冬天去世。婆婆去世了,儿媳无怨无悔地侍奉婆婆的精神,却赢得了邻里和亲朋好友的称道。
矿典型人物事迹材料篇3
或许,你不会留意,因为她是那样默默无闻,只知道埋头做事,不计个人得失,她就是宜万经理部的出纳员__。如果把企业比做花木,那么她就像泥土一样,甘当花木的培养者,视培养花木为己任。正是这种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支撑她在宜万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在出纳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闪光。
宜万经理部在鄂西北的群山峻岭之中,四面环山。经理部驻地在银行与局工指之间,每次办款,要往返10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公路路况很差,路边多为悬崖峭壁,来回要颠簸一天的时间,往往都是早出晚归。她总是不畏劳苦、克服晕车、耳鸣等高原反应,确保工程用款及时到位。
宜万线是国家的重点工程,八字岭隧道的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有“地质博物馆”之称。宜万经理部又担负着摘掉中铁四局不会打长大隧道帽子的重任。各级领导检查非常之多,特别是铁道部的“三项整治”检查,直接关系到集团公司的声誉,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长足发展。财务部仅2个人,自从经理部模式换变后,财务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为了通过检查,财务的工作量又增加了一倍。在部长不在岗,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她承担起迎检的重任,忙得两天只吃了一顿,中午不休息,每天晚上加班到两三点钟,第二天又投入紧张繁忙的工作中。她就是这样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默默奉献,力求完美的人。
出纳岗位直接和钱接触,不但要求工作细致,而且要求政治思想过硬,经得住诱惑;不但要和上级主管和业务网部门打交道,还要和地方银行打交道,在日常工作中,她与各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比如,经理部的职工在地方银行办的银联卡均免收了工本费和第二年的年费网及单位大额取款免手续费等优惠条件。她是个乐于助人,平易近人的人,她会利用给班组民工发工资的机会,了解工人的思想动态,也能更多的体谅工人的劳苦,及时地将信息反馈到经理部领导,为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做力所能及的事。
原始票据的审核是会计工作的起点,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及成本费用归集的准确性,别看她平时和同事有说有笑,对待工作,绝不含糊,不合格的、不规范的、手续不完备的、超标准的一律不得报销,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在上级机构的多次检查中,受到好评。
她是个勤奋好学的人,1997年参加工作,次年下岗,她下岗不失志,通过自学考入了安徽财贸学院全日制脱产学习,于20__年取得财务会计专业大专学历、会计电算化证书等,于20__年通过了全国会计专业资格考试,获得助理会计师任职资格。为了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服务企业,现在她在每天紧张的工作之后,都会认真学习财务专业知识及相关预算知识。
她是首批到达宜万线的人员之一,面对大山,她也恐慌、压抑过。因为长期水土不服,得了肠胃病,身体较虚弱。长期伏案工作,过早地得了颈椎病。因为工作原因,去年过年也没能和家人团聚,今年又快一年没回家了,婚期也是一拖再拖。你如果要问她,这样做是图个啥,她说不出堂皇的理由,只是说,立足岗位,努力工作是每一位员工都应该做的。这就是朴实,率真的阿蔡,工友敬佩,领导赞赏,在出纳这个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图回报的阿蔡!
矿典型人物事迹材料篇4
他的一生朴实无华,却又传奇。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他都是一个光辉英雄的存在。他不求回报,一生艰苦奋斗,献身医学。称他为二十一世纪的华佗,毫不为过。他,就是正在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钟南山院士。
磨难是金·助成长
1936年10月,钟南山出生于南京,父亲钟世蕃是中国著名的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则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并留校任教。1960年7月至1971年8月,担任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教研组助教。1978年9月至1982年12月,担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讲师。1979年至1981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及伦敦大学呼吸系进修。1992年5月至2002年12月,钟南山担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1996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非典”爆发,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经长期努力,抗击了非典。2005年4月13日,当选中华医学会第23届会长。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0年,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_年1月21日,新型冠状病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组第一次会议,钟南山任组长…… 这一人生路上,他经历了多少磨难,多少坎坷,我们已经数不清了。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医疗事业。 竭心尽力·抗非典
2002年12月,在广东,一名患者不幸的被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感染。之后的几个月,sars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在各省份,各城市里广泛的传播。同年3月世界各地均传出病毒感染者。此刻,疫情刻不容缓,而钟南山,也已整装待发,准备背水一战。那一刻,钟南山这个名字,便与疫情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不顾生命危险,奔赴疫区,并在全世界率先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那段时间,钟南山既要在临床一线救治sars患者,又要协调各地的防治工作,极少休息,身体很疲惫。老伴经常劝他少外出、多休息,甚至为此朝他发脾气。但钟南山停不下来,因为他把自己为祖国服务、为党工作的有限时间,看得比健康、比生命更宝贵!如果没有他,非典可能就是另外一个结果了。但是,在我国人民的共同抗击下,抗击非典胜利了!在我们看来,钟南山这样做,是多么的劳苦,多么的危险。但,对钟老来讲,这些似乎都不足挂齿。是啊,他已经把人民的安全放在了第一位,从未考虑自己。他对我们的贡献已无法言表,是新中国的一大伟人。
再度出山·共战"疫"
今年一月,时隔十七年,病毒感染卷土重来,新型冠状病毒这只恐怖的恶魔在荆楚大地疯狂肆虐。短短一个月间,全国确诊人数达到了数万例。疫情严峻,八十三岁的终老再度出山,驰援武汉。此时的他,已有满头白发,在其他人都在养老的年龄,他却不顾自己的身体,加入了这次战斗。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让每一名医护人员都吃不消,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不好打。病毒比当年更加狡猾,传染源每一日都在扩大。但,抗击病毒的我们也比当年更加强大,医疗多年的发展,让我们有了底气!抗击疫情,我们一定赢!
中华民族是汪洋大海,风和浪不会将其掀翻。这个特殊的时节,相信祖国,相信大爱,因为,我们有身先士卒的钟南山们!齐心合力,此战必胜!
矿典型人物事迹材料篇5
每当进入雨季,广西百色大石山区时常遭受洪涝、塌方、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侵袭。6月16日晚,电闪雷鸣、雨倾盆,一条从百色市通往乐业县的山路被突如其来的山洪淹没。黄文秀在驾车返回乐业的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
车窗上的雨刮高频地刮动,车灯下却看不清前行的路,只有滚滚洪水从眼前涌过……从黄文秀用手机最后拍下的画面,可以看到当时的情景是何等危险。
在单位的工作群里,同事们纷纷给黄文秀留言:“太危险,赶快掉头!”“注意安全!”“不要走夜路……”然而,凌晨1点以后,群里再也没有了黄文秀的回复,她的电话也拨打不通……
很多同事一直关注着黄文秀的消息,大家的心都紧紧地揪着。同事成明说,17日一早得知凌云县路段发生塌方,有车辆被山洪冲走,她和几个同事立即赶去塌方现场,此时黄文秀的名字已出现在失联人员名单中。
救援一直在紧张地进行,等待的时间是煎熬的,黄文秀的家人、同事、朋友、村民的内心仍然抱有希望。然而,6月18日传来的却是噩耗。
同事们的劝阻,父亲的挽留,都没能留住黄文秀。
黄文秀利用周末回家看望做完第二次肝癌手术的父亲,看着天气突变,16日急着返回百坭村。病床上的父亲非常担心:“天气预报说晚上有雨,现在开车回村里不安全,明早再回吧?”
“正因为有雨更得赶回去,怕村里受灾,我马上得走了。”面对父亲的挽留,黄文秀叮嘱了一句“按时吃药”,便启程回村。谁也没想到,这竟成了黄文秀留给父亲的最后一句话。
一路上,她不断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干部联系,询问当地雨势和灾情,特别叮嘱要关注几个重点村屯,要立即组织群众防灾救灾。
回忆起当晚的情况,村党支部书记周昌战几度哽咽:“那么危险的情况下,她想着的是村里的灾情……
矿典型人物事迹材料篇6
他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多次立功受奖;1950年,他赴朝作战,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先后荣立一、三等功,回国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5年他复员回乡,深藏功名服务百姓,甘于清贫。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他就是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老复员军人孙景坤——
8月15日,在丹东光荣院里,96岁的孙景坤正在与护理员聊天,“好,这里真好,感谢党和政府安排这么好的居住环境和细致周到的护理,我知足了。”老人的精神状态不错。此前,他与大女儿女婿一同居住。8月12日,孙景坤作为特护养员被送到这里,享受24小时护理服务。
老人居住的特护区房间有20多平方米,空调、电视、卫生间等设施齐全,在他睡觉的电动护理床的床尾立着一个输液架,上面挂着老人的军装,一枚枚奖章、纪念章熠熠生辉。这是陪伴老人几十年的心爱之物。
“老人对这些军功章很珍视,不管走到哪儿都要带在身边。所以我们在老人床边的右侧钉上了吊钩,军装和奖章就放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院医疗康复科科长孙红霞说,老人晚上的觉少,睡不多久就醒了,护理员几次看见老人用颤抖的手轻轻抚摸着奖章。第二天早上,他们发现吊钩坏了,便将军装挂到了输液架上,让老人一抬眼就能看见。
舍生忘死 勇立战功
走进金山镇山城村,拐过一条狭窄偏僻的小巷,踩着坑洼不平的土路,会看到一个不起眼的平房,这便是孙景坤大女儿孙美丽的家,孙景坤此前就居住在这里。走进屋内,墙上贴满了老人的照片和有关资料,无声地诉说着他清贫朴素的生活和辉煌的过去。
走近细看,有摄影家为他拍摄的胸前戴满军功章的照片,有记录他在上甘岭战役的文字资料,也有孙景坤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代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一桩桩、一件件,让人仿佛走进了那个硝烟弥漫、激情如火的岁月。
孙景坤的故事,要从72年前的1948年说起。那年1月,24岁的孙景坤怀着对共产党的无比热爱,告别新婚才5天的妻子,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随40军119师357团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在辽沈战役中荣立三等功、平津战役和解放海南岛战役分别荣立二等功。战斗中,他多次负伤,在解放四平的战斗中,孙景坤是机枪手,是敌人火力重点打击对象,密集的子弹像刮风一样扑向他,他身上的伤疤就是最好的见证。
1949年,孙景坤因为在部队表现出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刚从海南岛战场撤回来的孙景坤随部队集结安东(今丹东)待命。部队驻地离他家不到五里地,步行也就20分钟,已经两年没见亲人的孙景坤却只是默默地望着家的方向。_初期,孙景坤与敌人激战受伤后被送回国内治疗。养伤期间,排长催他回家看看父母,他默不作声,排长又说,怎么也得让媳妇看见你还是个大活人呢,他才告假匆匆回了一趟家。随后,孙景坤不顾腿伤没好利索,再次过江奔赴前线。
当年打了多少仗,孙景坤已经记不清了。不过,有一场战役,却永远烙刻在他的心底,那就是惨烈的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27日中午时分,孙景坤所在部队坚守在上甘岭161高地,在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后,部队伤亡惨重,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增援部队很难上去。当时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带领9名战士,带着8箱手榴弹、2箱子弹,从敌人火力死角突上阵地。在击退敌人疯狂反扑中,孙景坤击毙21名敌人,和最后剩下的3名战友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
孙景坤的外孙子毕元发对姥爷关于这场战役的讲述至今印象深刻,“战斗异常激烈,‘守着是死,不如拼命搏一把。’依靠多年的作战经验,姥爷知道敌人炮火最猛烈的地方,往往是敌人进攻的突破口。很快,他就发现了一处盲区,敌人的火力打不到那里,他主动请战,跟战友借着坑道掩护奋力狙击,最终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毕元发说,事后战友们在炮弹掀起的泥土石块和牺牲的战士身边,找到了昏迷的姥爷,他的腿部等多处受伤,耳朵也被震得几天都听不见声音。
在_中,孙景坤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1953年,孙景坤荣获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受到金日成将军的接见。同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景坤受到了亲切接见。
矿典型人物事迹材料篇7
说到钟南山爷爷,没有人不怀有敬爱之心。因为他有一腔赤子热诚,一身高超医术,一片赤胆忠心,他被民间称为“民族脊梁”。
我本不认为“逆行”是一个褒义词,逆的反义词是顺,“顺”才是人们喜欢的词,明知道不可为而为之,前方有危险,还要向前冲,谁喜欢呢?但钟南山爷爷是个例外!
新冠病毒十分可怕,如果被不幸染上,病毒就会慢慢吃掉你的肺,没有肺就不能呼吸,最后人就会缺氧而死,目前还没有可以预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钟南山爷爷说:“如果没有什么事,这段时间就呆在家里,不要出门,更不要去武汉。”
在武汉陷入危难时刻,在国家面临危险时刻,总需要勇往直前的逆行者,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不顾个人安危,奔波武汉,在一线奋战,以他的身份和年龄,都不用亲自忙碌,但他不怕,“逆行”一下子成了热词,让人感动,让人追捧。他工作了一天后在地铁餐车上疲备地睡着了。
钟南山爷爷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从前是这样,今天还是这样。这是怎样的情怀?这不正是民族的大义,国家的脊梁才有的仁爱之心吗?
钟南山爷爷之所以受到大家的信任,不仅在于他舍身忘我的战斗精神,还在于他勇于说出真相,敢于告诉大家事实。他的逆行,改写了“非典”的结局,他的逆行正在一步步逼倒“新冠病毒”。他说:“在困难面前不能扯淡。”他的心中,有信念。
他承认自己也会错,发现错了,但他会保持冷静,遵守科学精神,敢于纠正。这比那些明知道自己错了,还讳莫如深,咬牙嘴硬的专家,不知道要高出多少!错了,就要承认并改正,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
84岁的钟南山爷爷,有院士的担当,有战士的勇猛,有国士的威严,他有满腔责任为国为民,才让国人为之肃然起敬。
矿典型人物事迹材料篇8
从“危在旦夕”到“欣欣向荣”
2019年的年味变得骤然紧张,恐惧。伴随着回家的慢慢旅途,“不速之客”——新型冠状病毒踏着漫天雪花出其不意地“占领”武汉城。在一个星期内,病毒飞速扩散到全国各地以及亚洲多个国家,肆意掠夺了过年的喜悦,人民的恐慌与惊吓受到了极度创伤。这时,人们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钟南山给予了人们安慰与希望,让人们更加有信心一起去面对病毒,战胜病魔!
人生乐章
“爱国勇士”——钟南山在1936年10月出生于江苏南京。是福建厦门人,汉族,男,是一名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曾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会长。他的家族是医学世家;1959年9月,在首届全国运动会上,钟南山以54.4秒的成绩夺得男子400米栏冠军,创造了当时的全国纪录。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他的人生一如动人的乐章。
不忘初心重回“战场”
2002年,中国乃至全球众多国家面临了一场严重危机,当时的中国是“重灾区”,由飞沫和接触的传播,造成了重大伤亡!当年的钟南山接到通知不论后果,勇往直前地冲向抗击非典的战场,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凭借他的努力和意志终于战胜非典疫情,取得了胜利被誉为“抗击非典的英雄”!如今,时隔18年,83岁高龄的他不畏险阻,重回不论生命的“战场”上,为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的安危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当他接到通知时,不考虑后果,即刻来到受灾区,又开始了没日没夜的探索研究,相信他的努力一定会收获不一样的成功!
他是医学的精英领袖,更是造福于祖国人民的史代传奇!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人物事迹材料8篇